做好马铃薯的收获和贮藏,收获和贮藏好自留种薯尤为重要。必须注意到以下几方面:
适时收获。应在生理成熟期收获,即茎叶大部分变黄,下部叶片脱落时收获为宜,如果在茎叶部分死亡后1个月收获,使表皮木栓化,可减少运输和储存的表皮损伤;选择晴天,土壤湿度手捏成团后收获。
防止破损。在挖掘、拾捡、搬运和堆放时,力求减少机械损伤;切忌块茎受到雨淋,造成烂薯;挖出的薯块先摊在地面,晾晒数小时,等表皮干燥后,土壤与块茎分离,再装袋或装车。
贮藏前,选薯留种晾干。在常温下有7天左右的修复阶段,剔除破损、带病和带虫的薯块。
种薯贮藏。应在低温,通风的条件下贮藏。温度5℃—18℃,相对湿度60—80%。农户不具备控温、湿度的条件,俞可在常规室温和湿度条件下储存。但任何情况下不宜高于25℃,防止气温0℃以下冻害,贮处不宜过于潮湿;应避免堆放过厚过实,致使温度升高出现烂薯或提早出芽;在散射光下贮藏;若有条件采用架式或库房式储存。
5、防止种薯受病、虫、 鼠害。在贮藏过程中设网(金属)堵洞,防止老鼠危害;及时捡除病薯、烂薯将其销毁。如用库房贮藏,发现有块茎蛾侵害,应对库房进行消毒,在种薯库内放置敌敌畏,溴甲烷等熏蒸处理,同时应注意人畜的安全。人居住处贮藏种薯也不宜使用农药防止。
马铃薯在收获和种薯贮藏过程中,应做到各种措施的综合运用,减少损失,有效地保存种源。
上一篇: 玉米苗为什么会发生黄化现象?
下一篇: 阳台种植蔬菜要注意哪些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