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药的使用。由于土地偏碱性,因此严格限制含有甲、氯等除草剂和农药的使用,但是一些农民的知识有限,不了解这些农药的危害,选择廉价的甲碘隆等除草剂,在使用了这些药物后,会严重的影响下茬作物的产量,通常情况下会减产40%左右,如果使用的药量较大,最多会减产60%左右。一些农民在使用某种药物有效后,就会选择连续的使用,使得农药会在土壤中积累,如果某种元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玉米苗黄化等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提倡少耕、浅耕,使得药物存留在地表层,对农作物的危害更大。
2、气候原因。进入六月份后,温度偏高,而且降雨量比较少,气候比较干旱,尤其是在六月中旬,最高气温可以达到37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在50%左右,而且气温还会逐渐升高,这时候玉米正在从自养向异样过渡,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差,遇到高温干旱的天气,非常容易导致玉米发育不良,出现黄化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直接造成玉米苗死亡。
3、病虫害。一些常见的玉米苗枯病和蓟马危害等,也容易导致玉米苗黄化,玉米苗枯病是由于真菌侵染导致的玉米苗枯萎,在部分地区,玉米苗的枯病比较严重,最高可以达到30%左右,严重的影响了玉米苗的发育。蓟马等虫害受到气候的影响较大,如果气候高温干旱,容易出现蓟马危害,受到危害的玉米苗,会出现生长缓慢、叶片枯黄,严重时会导致心叶卷曲。
上一篇: 给果树追肥,何种方法较好?假如选用穴施,距离多远合适?
下一篇: 收获后和种薯用不用处理再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