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特点
本病又称血痢、黑痢。只感染猪,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易感,以7-10周龄的猪最易发病。病猪和带菌猪为主要的传染源,粪便排毒污染环境,易感猪经消化道感染本病。发病季节不明显,但以4、5、9、10月发病较多。流行缓慢持续期长。应激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如果发病后自行痊愈的猪,可产生免疫;但如果在急性发病期给予药物治疗的猪,则不产生免疫。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7-8天。新发生本病时,常呈急性经过,后逐渐转为亚急性和慢性。
(2)主要症状
①最急性型:见于流行初期,死亡率高,个别表现无症状,突然死亡。多数病例为厌食,剧烈下痢,粪便由黄灰色软粪变为水泻,内含有粘液和血液或血块。随病程的发展,粪便中混有粘膜或纤维素渗出物的碎片,味腥臭。病猪精神沉郁,排便失禁,弓腰,腹痛,呈高度脱水现象,往往在抽搐状态下死亡。病程12-24小时。
②急性型:多见于流行的初、中期,病初排软便或稀便,继而粪便中含有大量半透明的粘液,粪便呈胶冻样,多数粪便中含有血液和血凝块、脱落粘膜组织碎片。食欲减退,口渴加重,腹痛消瘦,有的死亡,有的转为慢性。病程
7-10天。
③亚急性和慢性型:多见于流行的中后期,亚急性病程为2-3周,慢性型为4周。反复发生下痢,粪便含有黑红色血液或粘液,病猪食欲正常或减退。消瘦、贫血、生长迟缓。
(3)预防和治疗
①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尚需进行细菌学检查。
②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加强检疫,禁止从疫区引种。 药物治疗可采用磺胺类,呋喃类,硝基咪唑类抗生素。
③本病尚无有效的疫苗。
下一篇: 什么是防风的分根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