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措施
编辑田间管理
(1)选择抗病品种:在病害经常流行的田块,尽可能避免种植感品种,选择抗性好、品质好、商品率高的高抗和中抗品种。
(2)增施有机肥:增施优质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培养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株根系发达,生长繁茂,增强抗病力。
(3)升高结果部位:因地制宜采用棚架式种植,结合绑蔓和疏花疏果,使结果部位尽量提高到40厘米以上,可减少地面病源菌接触的机会,有效地避免病源菌的传染发生。
(4)疏花疏果,根据葡萄园的肥力水平和长势情况,结合修剪和疏花疏果,合理调节植株的挂果负荷量,避免只追求眼前取得高产的暂时利益,而削弱了葡萄果树生长优势,降低了葡萄的抗病性能。
(5)精细管理:加强肥水、摘心、绑蔓,摘副梢、中耕除草、雨季排水及其它病虫的防治等经常性的田间管理工作。
(6)搞好田间清洁卫生:生长季节搞好田间卫生,清除田间病源污染和侵染物,结合管理勤加检查,及时剪除早期发现的病果穗、病枝体,收拾干净落地的病粒,并带出园外集中处理,可减少当年再侵染的菌源,减轻病情和减缓病害的发展速度。
药剂防治
(1)无公害防治:发病初期,使用相关杀菌农药稀释喷雾,每5—7天喷施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病情严重时,加入大蒜油15ml,兑水30斤进行全株均匀喷雾,3天一次,连用2到3次。
①、重点发病月份:辽宁等北方地区一般6—7月开始发病,8-9月为发病盛;广东、湖南及上海等地,于5月下旬至7月开始发病,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发病盛期。
②、用药倍数及用药次数:在发病前使用广谱药进行植株全面喷施。用药次数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间隔期为7-10天喷施1次。
(2)土壤消毒对重病果园要在发病前用50%福美双粉剂、硫磺粉1份、碳酸钙1份三药混匀后撒在葡萄园地面上,每亩撒1~2公斤,或200倍五氯酚钠、福美砷、退菌特,喷洒地面,可减轻发病。
(3)生长期的喷药防治 开花前后以波尔多液、科博类保护剂为主,以后根据病情及天气情况,每隔7-15天喷一次。第一次喷药应掌握在病害的始发期,一般在6月中旬开始,以后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5次,直至采果前15~20天停止。喷药时要仔细周到,重点保护果穗。喷药后遇雨,应于雨后及时补喷。广谱药剂有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粉剂1500倍液等。[3] 最新药剂选用【控白】800-1200倍液;30%醚菌酯1200倍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56%嘧菌酯百菌清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和64%杀毒矾700倍。必须在发病前1周左右开始喷第一次药,以后每隔10~15天喷1次,多雨季节防治3~4次。
葡萄白腐病的防治方法:?xml:namespace>
一、农业防治。合理施肥,多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改进绑蔓方式,提高树体结果部位,使果穗与地面相距50厘米,在50厘米以下不保留果穗,以减少土壤中病菌侵染的机会;合理调节新梢负载量,新梢间距离不得小于5厘米,防止负载量过大影响树体发育和降低其抗病性;及时摘心、绑蔓、打副梢和中耕除草,增强通风透光,并注意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xml:namespace>
二、减少田间菌源,及时剪除病果、病蔓;冬季修剪后,把病枯枝、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第二年的侵染源。
三、发病严重的地区可将地面的果穗套袋,以避免病菌侵入;有条件的可在春天(花后)浇透水后,于植株两侧铺地膜,以隔离土壤中的病菌,减少侵染机会,同时还可起到保温、保水、保肥和灭草的作用。
四、药剂防治。在春天发芽前,可对树体和地面喷铲除剂,如200倍福美砷、退菌特,以减少侵染源。由于该病流行性强,因此在预测预报的指导下做好药剂防治是非常必要的防治措施,通常在发病初期(6月中下旬)喷第一次药,以后每隔10~15天左右喷一次,连喷3~5次。
五、防治葡萄白腐病的常用药剂主要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5%百菌清500~700倍液。以上药剂可交替轮换施用,避免在同一园内施用单一药剂而产生抗性,喷药必须严密均匀,特别要注意雨后及时补喷。另外,每次喷药前一定要剪除病粒,以提高喷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