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牛肝片吸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牛肝片吸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症状

肝片形吸虫病多见于夏秋感染,因此时动物营养状况良好,常不见症状,但入冬以后特别是初春营养状况不良时,就逐渐出现临床症状,牛的症状常呈慢性经过。虫体达到肝脏时往往不显症状,但随着虫体的成长,症状日渐显著。出现食欲不振或异嗜,下痢,周期性瘤胃鼓胀,前胃弛缓,被毛无光,贫血消瘦。最后出现颈下、胸下、腹下冷性水肿,病牛衰竭例地死亡。

防治

1.定期驱虫:驱虫不仅能治疗,也是积极的预防措施。因本病常发生于10月份至第2年5月份,所以春秋两次驱虫是防治的必要环节。既能杀死当年感染的幼虫和成虫,又能杀灭由越冬蚴感染的成虫。在饲养育肥牛时不管什么季节,风骚 入黄牛后就应普遍进行一次驱虫。驱治肝片形吸虫的药物可选用:

(1)硝氯酚。是近年来驱治牛羊肚片形吸虫特效药物之一。牛,3~4毫克/公斤体重,大群驱治可采用目测体重给药。100~200公斤0.5克,200~400公斤1.0克。投服时不须禁食,可用水瓶灌服。也可将粉剂混料喂服。

(2)肝蛭灵。长春兽医大学生产的新药。每100公斤5~8毫升,分点深部肌肉注射。一般200公斤牛用17毫升分两点肌注。安全可靠,效果好。

2.粪便处理。把平时和驱虫时排出的粪便收集起来,堆积发酵,杀灭虫卵。

3.消灭实螺。配合农田水利建设,填平低洼水潭,杜绝椎实螺栖生处所,放牧时防止在低洼地、沼泽地饮水和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