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如何做好玉米苗期粘虫防治 玉米

如何做好玉米苗期粘虫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粘虫是我市夏玉米田的主要害虫之一,具有迁飞性、暴发性的特点,年发生三至四代,尤以二代危害最重。二代粘虫主要在夏玉米苗期发生危害,以幼虫咬食玉米叶片,造成花叶,发生严重时可吃光全田玉米幼苗以致毁田翻种。

6月中旬以来,我市局部区域阵雨、偏雨较多,有利于玉米二代粘虫成虫在部分田块的沉降、产卵,部分夏玉米田二代粘虫发生严重。据初步调查,周至县虫田率达95.6%,平均被害株率37.1%,平均百株有虫35头,严重发生田块平均被害株率高达74.4%,平均百株有虫65头。长安区虫田率100%,户县虫田率50%,高陵县虫田率30%。

市植保站站长徐进称,目前粘虫多处于2龄,正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各区县植保站应扩大普查范围,加大宣传力度,督促群众抓紧查治二代粘虫。粘虫防治,可选用45%毒死蜱乳油15~20ml,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30~40ml,或50%辛硫磷乳油10~15ml,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15ml等喷雾,亩喷药液30公斤,喷药时间以上午9点以前、下午5点以后最佳。据悉,目前我市各区县已经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防治玉米粘虫进度。周至县重发田块已全部防治了一次,全县防治面积已达14.2万亩。

粘虫是一种杂食性、暴发性害虫,也是玉米幼苗期的重要害虫,幼虫取食玉米叶片和幼茎,造成叶片缺刻和缺苗断垄,严重时可翻犁毁种,对于玉米一播全苗影响极大。
7月上中旬是发生危害高峰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建议要高度重视该虫危害,及时进地查苗,一旦发现粘虫为害,达到防治指标,立即开展用药防治。
防治办法:
1、毒饵诱杀:用90%敌百虫2两加水1公斤喷雾在5公斤炒香的麸皮或油渣上,于傍晚顺行溜施田间。
2、药剂喷雾: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40毫升/亩、25%灭幼脲30毫升/亩、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菊酯类其他农药于傍晚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