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麦冻害的类型 小麦冻害是指从越冬休眠到早春萌动受较长时期0℃以下低温或剧烈变温造成的伤害。多年来,根据小麦冻害发生时期和发生特点,将其分为4类:初冬温度骤降型、冬季长寒型或越冬交替冻融型、早春温度骤降型和春末晚霜型.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11月下旬我县普遍出现低温降雨和降雪等天气,气温下降7-9℃,出现了最低气温-5℃的天气。目前正值小麦越冬期,是易受低温冻害的时期。故需加强对冬小麦越冬期的低温冻害的预防补救工作。
二、低温冻害后补救措施
小麦是具有分蘖特性的作物,遭受低温冻害的麦田不会将全部分蘖冻死,没有冻死的小麦蘖芽仍然可以分蘖成穗,通过加强管理,仍可获得好的收成。因此,若一旦发生低温冻害,就要及时进行补救。主要补救措施:1、补肥与浇水。小麦受冻害后应立即施速效氮肥和浇水,氮素和水分的耦合作用可以促进小分蘖成穗,提高分蘖成穗率、弥补主茎损失。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2、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小麦受冻后,及时叶面喷施天达-2116(壮苗灵)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恢复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中、小分蘖的迅速生长和潜伏芽的快发,明显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可显著增加小麦产量。3、防治病虫害。小麦遭受低温冻害后,抗病能力降低,极易发生病虫危害,应及时喷施杀菌杀虫剂,防治病虫危害。
1、在选用抗寒品种、精细整地的基础上,播后及越冬前适时镇压,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这样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增加土壤的热容量,从而大大减轻小麦冻害的发生。
2、培育壮苗。防止播种过早形成旺苗或播种过晚出现弱苗。避免氮肥使用量过大。氮肥是小麦生长必不可缺少的肥料,但使用过多易引起幼苗旺长,叶片细嫩,分蘖节无法储藏足够的糖分,越冬易受冻害。若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采取控水、镇压或深耕断根等措施,控制其旺长。
3、加强管理,防冻保苗。一是适时冬灌。冬前浇好冻水,补充土壤水分,充足的土壤水分可平抑低温,封实表土,减少裂缝风抽。冬灌一般应该在日平均温度在3℃左右,浇水能及时下渗时进行。沙土地应适当晚浇,黏土地、低洼地应适当早浇,耕层含水量已达田间持水量80%以上可以不浇。灌水过早,会形成地表板结,还容易使越冬分蘖节处于干土层中;灌水过晚,易形成地表结冰,可能发生冻涝灾害。
4、冬季镇压。在早冬晴暖之日进行锄划或镇压,可压碎表土坷垃,弥封土缝,减轻寒风袭击和促进下层水分上升,可以提墒、保根、防冻。
5、覆盖。冬季用土杂肥或粉碎的秸秆覆盖,也可在小麦地上部停止生长后,将田埂上的土搂到麦行中覆盖,可保温保墒,减轻冻害。返青后要及时清垄。为防止受冻,清垄应选择冷尾暖头天气进行。
6、设法减少倒春寒对返青期小麦的不良影响。一是寒流来临之前及时浇水,因为水的比热大,能缓解气温骤降,减少危害。二是寒流来临前的凌晨在田间水道和路旁,多点燃烧柴草熏烟,驱赶寒流。
上一篇: 养鸭及鸭病该如何防治
下一篇: 花生合理密植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