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成果特点是节水、高产、高效、易行。土壤水是高效水,小麦种前灌底墒水,把土壤水补足,早春应用暄土保墒技术减少无效耗水,增大实效耗水比例。小麦生长期间只灌1~2次水,迫使小麦利用土壤水,生育后期大量利用土壤深层水,腾出较大的土壤库容,接纳汛期降水,每年可减少降水损失70~ 80毫米。减少春季灌水后,小麦拔节前和灌浆前出现上层土壤水分亏缺,采用适当增加苗数,增加基吧氮减少追肥氮以提高前期长势的技术,补偿了拔节前缺水对单位面积总粒数的不利影响。采用全年磷肥集中施给小麦下茬作物用其后效的技术,增大了深层根,提高了后期的供水能力;选用熟期早、灌浆强度大的品种,使后期高温的不利影响减少。通过以上4项技术的补偿,在减少灌水的条件下保证了小麦的产量。建立了以消耗土壤水为主的高产栽培新体系。形成了生育期间不灌水亩产350~400千克,生育期间灌一次水亩产400~450千克,生育期间灌两次水亩产450~500千克3个节水模式。这3个模式的总体水平为:比常规高产麦田每亩节省灌溉水100米3;使2米土体的有效贮水利用率提高了48.3%;水分生产率达1.1千克/(毫米·亩)。解决了长期以来国内外节水、高产和高资源效益三项指标不能统一的难题。 1996、1997、1998三年,在河北、山东、天津等省、直辖市部分地区累计示范推广704.0万亩,效果十分显著,先后被列入河北省农业重点推广项目,河北省科委指标项目,国家科委“九五”推广项目。本项目适宜于年降水500~700毫米的河北、河南北部;山东、山西中南部、北京、天津等大约1亿亩灌溉区推广。
上一篇: 黄瓜种植时间是什么时候?黄瓜种植技术?
下一篇: 7月葡萄管理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