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棉花 > 棉花枯、黄萎病的生态防治技术如何? 棉花

棉花枯、黄萎病的生态防治技术如何?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⑴开沟植棉,改变了原有的耕作制度,对土壤原有耕层结构破坏较小,减少了由于机械耕作造成的土壤混杂引起的土壤病菌传播。⑵冬春晒垡,对土壤病菌有一定的杀灭作用。⑶沟底播种,使棉花根系下扎,改变了棉花原来在土壤耕作层的根系分布。根系离病菌分布多的区域较传统种植方式的根系远,也减少了因中耕伤根引起的感染,因此降低了棉花感染枯、黄萎病菌的几率。⑷沟播植棉,可提早棉花的生育进程。已有研究表明,一般枯黄萎病发病时期越早,对棉株生育和产量影响越大。因此,适当提早棉花的生育期,有利于降低枯、黄萎病对棉花产量的影响。⑸沟播植棉,改变了上层根系所在土壤环境的温、湿度,使之不利于枯黄萎病的发生。

采取以下具体生态防治技术措施:

  ⑴冬天或早春晒垡:拔棉材后或早春将棉田按播种行宽开沟晒垡,开沟标准:沟深20-30厘米(从沟底到翻土最高点),不做全面耕翻。⑵浅沟浇灌:播种前顺沟灌水,整个生长季节亦不采用大水漫灌,而是用小水沿播种行实行沟灌。⑶沟底集中施肥:灌水前顺沟施肥,施肥后用锄或耙子扒土,将肥料覆盖,土深1厘米即可。⑷沟底播种:灌水后待水渗入沟底后,顺沟底按地力所需的株距撒播棉种,在种子上面放一土堆,土堆高5-7厘米,再在沟上覆膜。出苗时将土堆扒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