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白菜 > 白菜干烧心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白菜

白菜干烧心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干烧心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土壤干旱、土壤水份严重缺乏,引起土壤中钙离子的游动性减少,速度减慢,因为Ca2+的活动减弱,而影响了大白菜对Mn2+的吸收造成了Mn2+参与大白菜养份代谢的失调,尽而产生大白菜干烧心病的发生。

发病原因
较多试验证明植株缺钙是造成大白菜干烧心病的主要原因。造成生理缺钙的原因是土壤盐碱化严重,植株吸收大量的纳离子,从而抑制了根对钙的吸收;磷、镁等元素过多,由于离子的拮抗作用,影响了钙离子的吸收;氮肥施用偏多,研究发现随着氮肥使用的增加,干烧心病加重;土壤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植株对钙的吸收。此外,土壤中缺锰、磷也可造成与与干烧心病相类似的症状。

大白菜干烧心病又名干心病,俗称夹皮烂。各地已普遍发生,是大白菜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病株率为10%~20%,严重时可高达80%以上。类似的症状在甘蓝、花椰菜、叶用莴苣等蔬菜上有发展趋势。
  (1)症状特点:该病主要危害大白菜叶球。结球初期发病,嫩叶边缘呈水渍状、半透明,脱水后萎蔫呈白色带状。若在大白菜结球后发病,植株外观正常,内叶叶缘部分变干黄化,叶肉呈干纸状,有带状或不规则的病斑。发病部位和健康部位的界限较为清晰,病叶大致出现在叶球的第一至二十片,即植株第二十一至四十片叶位,其中的第二十三至三十三片叶位居多。贮藏期易诱发细菌感染,由干心变腐烂。
  (2)发病条件:土壤盐渍化时易发病;而南方土壤淋溶作用强、盐分含量不高的地区,由于氮、钾、钠离子含量偏高,不利于植株吸收钙离子而发病。在土壤缺水、干旱年份蹲苗过度;过量施氮素化肥,不施或少施农家肥;菜田过量施用炉灰、垃圾等肥料,使土壤板结紧实;用污水或咸水灌溉等,发病均重。此外,不同品种间的抗(耐)病性也有很大差异。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耐)病品种。要因地制宜,选择具有一定抗病或耐病性的大白菜品种。如北京的青庆、塘沽大核桃纹、天津的新河中核桃纹、中白4号,大连的青杂中丰等发病轻。
  ②选择适宜的园田。通常应选择土壤肥沃,含盐量低的园田,具体要求为: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在3%以上,全盐含量在0.2%以下,氯化钠含量低于0.05%。
  ③科学管水。播种前应浇透水,苗期提倡小水勤浇,莲座期依天气、墒情和植株长势适度蹲苗,天气干旱也可不蹲苗。蹲苗后应浇足1次透水,包心期保持上面湿润。灌水后及时中耕,防止土壤板结、盐碱上升。避免用污水和咸水浇田。
  ④合理施肥。对长期使用氨态氮的土壤,要增施农家肥料,深耕施足基肥,提高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结构,根据土壤肥力控制氮素化肥用量,一般以每667米240-60千克为宜;同时要增施磷钾肥。
  ⑤补施钙素。酸性土壤可适当增施石灰,调节酸碱度成中性,以利于根系对钙的吸收。在大白菜莲座末期,可向心叶撒施颗粒肥或次钙粒肥,每株3~4克。也可从莲座中期开始对心叶喷施O.7%氯化钙加萘乙酸50毫克/千克混合液,每7~10天1次,连续喷洒4~5次,即具有一定的防治干烧心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