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免耕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其他

免耕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是迅速兴起阶段(20世纪30~40年代)。针对传统的机械化翻耕技术在水蚀和风蚀方面存在的弊端,对土壤耕作农机具和耕作方法进行改良,提出免耕和深松耕等保护性耕作法。美国在黑风暴过后成立了土壤保护局,大力研究改良传统翻耕耕作方法,研制深松铲、凿式犁等不翻土的农机具。免耕技术成为当时的主导技术。二是缓慢发展阶段(20世纪50~70年代),也是机械化免耕技术与保护性植被覆盖技术同步发展阶段。在免耕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过程中。许多研究证实了各种类型的机械化保护耕作对减少土壤侵蚀有显著效果,但也出现不少因杂草蔓延等技术原因使作物严重减产的例子,使得该项技术推广较慢。三是完善提高和推广普及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由于耕作机械的改进、除草剂的迅速发展与使用以及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免耕法逐渐发展起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且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从1990-2000年,美国农作物免耕栽培面积增加了2倍。其中大豆免耕栽培面积年均增长31.0%,玉米免耕栽培面积年均增长12.O%;到2005年,美国免耕栽培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29.0%,重点是大豆、玉米、棉花、高粱等。此外,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免耕栽培技术应用面积也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