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羊群结构中的母羊比例。用于生产育肥羔羊的羊群,母羊比例应尽可能逐步提高到65%~70%,以扩大育肥羔羊的来源和加大年出栏率。
(2)加强母羊的饲养管理。母羊的营养状况好,所生羔羊出生重大,体质健壮,而母羊的泌乳量大,羔羊哺乳时期的增重速度快。因此应加强母羊在怀孕后期和泌乳前期的饲养管理,在草料上给予合理的补饲。
(3)开展经济杂交。一般情况下,品种间差异越大,其杂种优势也越大。各性状的杂种优势率一般表现范围为:产羔率可提高20%~30%,增重率提高20%。
(4)早期断奶。早期断奶,实质上是控制哺乳期,缩短母羊产羔间隔和控制繁殖周期,达到每年两胎或两年三胎、多胎多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羔羊早期断奶是工厂化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大幅度提高产品率的基本措施。一般7周龄时,已能向成年一样有效地利用牧草。针对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这时断奶较为适宜。
(5)培育或引进早熟、高产肉用羊新品种。必须培育适合集约化饲养、整批管理、全年繁殖、计划周转的多胎多产、早熟、生长快的新品种。
(6)同期发情。利用激素使母羊发情同期化,可使配种时间集中,有利于羊群抓膘,节约劳动力。最重要的是利用发挥人工授精的优点,扩大优秀种公羊的利用,使羔羊年龄整齐,便于管理。
(7)育肥技术。利用相应的育肥技术,充分发挥羔羊早期生长发育快的特点,最大限度获取最高的生长速度。
育肥前的准备
1.早期补饲
一般羔羊出生后2 周龄开始训练采食一些易消化的精料、优质青干草和多汁饲料, 增强胃功能和促进生长发育。断奶前15 天实行隔栏补饲,对提高日后育肥效果、缩短育肥期限、提高出栏等有明显作用。补饲的饲料与育肥初期的饲料相同。
2.育肥羔羊的防疫
羔羊在育肥期间的常见病是肠毒血病和出血性败血症, 可在产羔前给母羊或断奶前给羔羊注射疫苗预防。一般情况下, 也可以在育肥开始前肌肉注射快疫、猝殂和肠毒血症三联苗。
3.育肥羔羊羊舍的消毒
羊舍在进羊前用10%的漂白粉溶液消毒一次, 稀释液按1000 毫升/平方米冲洗羊舍。要求羊舍通风干燥, 清洁卫生, 夏防强光, 冬防寒风。
4.选羔
选择良种化程度高的肉用品种或杂交品种, 同时从2- 4 月龄断奶羔群中选择体格大, 早熟性好的公羔作为育肥羔。育肥期的饲养管理为了加快生长速度和增重效果,肥羔生产应采取舍饲, 饲养时间为50~60 天。
l. 第一阶段(第1~15 天)
1~3 天, 仅喂青干草, 自由采食饮水, 让羔羊适应新环境; 第3~7天, 从第3 天开始由青干草逐步向精料过渡。日粮配方: 玉米25%、干草65%、糖蜜5%、豆饼5%、食盐1%、抗生素50 毫克, 精粗料比36: 64; 第7~15 天, 日粮配方参考: 玉米30%、豆饼5%、干草62%、食盐1%、羊用添加剂1%、骨粉1%。每天喂2 千克/ 只, 自由饮水。
2.第二阶段(第15~50 天)
强化育肥期, 增加蛋白质饲料的比例, 注重饲料的营养平衡与质量。首先经历2~5 天的日粮过渡期, 日粮配方: 玉米65%、麸皮13%、豆饼( 粕)10%、优质花生苗10%、食盐1%、羊用添加剂1%。混合精料每日喂量0.2 千克/ 只, 每日2 次。混合粗料每日喂量1.5 千克/ 只, 每天2次, 自由饮水。
3.第三阶段(第50~60 天)
育肥后期, 加大补饲料的同时,增加饲料的能量, 适当减少蛋白质的比例, 以增加羊肉的肥度, 提高羊肉品质。日粮配方参考: 玉米91%、麸皮5%、骨粉2%、食盐1%、羊用添加剂1%。混合精料日喂量0.25 千克/只, 每天2 次。混合粗料日喂量1.5千克/ 只, 每天2 次, 自由饮水。
上一篇: 瓜子金花期、果期分别是什么时期?
下一篇: 采用高温闷棚方法可以防治白粉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