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其他蔬菜 > 马铃薯大棚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其他蔬菜

马铃薯大棚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马铃薯的特征特性:马铃薯喜凉爽、怕炎热、块茎萌发适温为12—18℃、始温为4℃;茎叶生长适温为21℃,同化作用适温为20—25℃,但薯块开成以16—18℃最适;若气温高达29℃以上,则块茎停止生长。块茎和植株均怕霜冻,0℃时受冻,-4℃则全株冻死。块茎必须在黑暗无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马铃薯要求土质蔬松的沙土或沙壤土,PH值在6.5以上时产量下降,喜有机肥,需钾肥较多,钾肥利于块茎膨大,防止环腐病发生。但不可施用氯化钾,因氯离子在马铃薯中积累能引起叶绿体中毒。   一、品种选择:应选择极早熟、早熟无病伤的脱毒良种,如东农303、费鸟瑞它等。   二、整地施基肥:播种前深翻耕地(一犁),按每棚(8m宽)四畦,每畦包沟1.9m,沟宽0.4m,深0.25m,清好沟做好畦。马铃薯的施肥要领是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多施钾肥。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结合适量化肥。每亩大棚施腐熟有机肥4000㎏,硫酸钾复合肥50㎏,硫酸钾20㎏。   三、备种切块:种薯购进后,在播种前一天切块,一般每斤切20—25块,每块2—3个芽眼,重量25㎏左右,最好每一切块带有顶部芽。操作原则:①50g左右小薯:纵切一刀分两块;②100g左右的中薯:纵切两刀分3—4块,每块都有顶端部分。切块后切口涂抹草木灰,切块时发现带有环腐病的(现环状褐斑)剔除不用,切刀要消毒后才能继续切(消毒用75﹪的酒精或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四、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播种于11月上旬进行。每亩大棚栽5000株左右,在整好的畦上按45—50㎝的行距,横向开15㎝深的播种沟,将切好块的种薯20㎝左右摆放在播种沟内,两种薯之间把基肥的化肥施下,覆土3—4㎝,然后施下腐熟有机肥,覆回原土,并培5㎝左右的土,最后盖地膜或均匀加盖3—5㎝厚的稻草。   五、科学管理:1、适时通风、合理水肥:无论盖地膜或铺稻草,出苗时都应及时破膜,或拨开稻草帮助出苗。出苗后棚内温度高于25℃要通风,防植株徒长和发病。出苗前一般不浇水,齐苗后尽早酌情追施适量尿素提苗,每亩大棚用尿素5㎏兑水750-1000㎏浇施(0.5—0.7﹪尿素液)。发棵中期(将现蕾)叶面喷施1—2次1﹪的磷酸二氢钾或复合肥。在结薯期(开花后)若土壤过干,要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   2、中耕除草:以人工除草和除草剂除草相结合,前期沟边可用除草剂除草为主,后期主要以手拔草为主。   3、合理化调、防治病虫:若地上部分生长过旺,则在现蕾期喷施一次50㎎∕㎏多效唑溶液(15﹪可湿性多效唑粉剂15g,兑水45㎏)防徒长,促多结薯块。马铃薯主要病害为晚疫病。大棚湿度大和植株花期前后发病重,应及早用25﹪甲霜灵800倍或用硫酸铜800—1000倍液喷雾防病;主要虫害有蚜虫、二十八星瓢虫等,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800—1000倍液喷雾;二十八星瓢虫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   4、收获贮藏:马铃薯一般生长期为三个多月。当茎叶由绿逐渐变黄转枯,葡匐茎与块茎容易脱落时即可收获。收获后摊晾2—3小时,商品薯可放在低温阴凉黑暗处进行短期贮藏,避免受阳光直接照射,以防表皮变绿,龙葵素(茄碱)含量增加,对人畜造成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