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症状
病雏表现精神委靡,食欲减少或废绝;腹部膨大,脐部发炎肿胀,有的脐孔破溃,皮肤变薄,严重者颜色青紫;两肢无力,嗜睡,饮水减少。有的表现下痢,除精神、食欲差以外,可见排出泥土样粪便。一般多在发病后1~3日内死亡,极少数拖延至5~7天。
二、诊断
1.涂片镜检:以无菌操作采取肝、脾组织触片和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见大量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
2.细菌培养:以无菌操作取病死雏的肝及脐部组织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及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于恒温箱内经37℃培养24小时后,各种培养基上均有菌落形成。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中等大小、直径1~3毫米、微隆起、光滑、不透明、边缘整齐、灰白色的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边缘整齐、稍隆起、表面光滑湿润、直径1.5~2.5毫米、粉红色的圆形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形成黑红色,有金属光泽的圆形菌落。将培养后的典型菌落制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与涂片检查相同的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短杆菌。
3.生化试验:将分离菌做生化试验,该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山梨醇、甘露糖、果糖、蔗糖、产酸产气;不分解淀粉、肌醇和尿素;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
4.致病力试验:用培养物接种4只健康的17克重的小白鼠,每只腹腔注射0.3毫升10倍稀释的菌液,接种后分别在27~32小时死亡,而4只对照组小白鼠健活。剖检死亡小白鼠可见心内外膜出血,脾肿大,有出血点,肝肿大。用肝组织涂片后染色、镜检,可见到大量与上述一致的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短杆菌。
5.药敏试验:挑取典型菌落均匀涂布于普通琼脂平板上,用多种抗菌药纸片做抑菌试验,结果,该菌对氟苯尼考、盐酸二氟沙星高敏。
三、治疗
清除潮湿垫料、粪便和垃圾重新铺上经消毒的干燥垫料;加强舍内的通风并增温;育雏舍内(带鹅)和舍外用0.5%的百毒杀消毒,每天1次;饲槽、饮水器及用具用2%的苛性钠溶液洗刷,再用清水冲洗后使用;调整饲养密度为15只/平方米。用10%的氟苯尼考水溶剂饮水,每10升水中加入1克(即10%氟苯尼考加入10克),连用5天。饲料中添加微特赢(一种微生态制剂,可以与抗生素类药物合用),每100千克饲料加0.2克,连用7天。同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和维生素C。
经采取上述综合措施后的第3天,雏鹅的死亡大大减少。在治疗过程中,对一些没有治疗价值的雏鹅进行淘汰,除重症死亡外,其余病雏鹅基本康复。7天后,鹅群中不再有新的发病和死亡。
上一篇: 圆葱套种秋白菜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