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栽培技术
1、播期:越早越好,一般以日平均气温12-16℃为宜。
2、加大播量,以密补晚。一般旱田40-50斤,稻田50-60斤为宜,使出苗数和每亩穗数基本相当。
3、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以好补晚。
(1)早腾茬,抢时早播。晚茬麦冬前、早春之所以苗小苗弱,主要原因是积温不足。早腾茬、抢时间是争取有效积温、夺取高产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要力争早播种,争取小麦带蘖越冬。
(2)精细整地,足墒下种。足墒下种是小麦全苗、匀苗、壮苗的关键环节,因为在播种晚、温度低的条件下,种子发芽率低,出苗慢,如有缺苗断垄,则补种困难。晚播小麦播种适宜的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无水浇条件的一定要利用田地的自然墒情及时足墒播种;有水浇条件的可在播后立即浇“蒙头水”,要注意及时排除积水,防止僵苗,待适墒时及时松土保墒,助苗出土。
(3)精细播种,适当浅播。在足墒的前提下,适当浅播是充分利用前期积温、减少种子养分消耗,一般播种深度以3-4cm为宜。
(4)浸种催芽。为使晚播麦田早出苗和保证出苗具有足够的水分,播种前用20-30℃的温水浸种5-6小时,捞出晾干播种,可提早出苗2-3天。
4、播种方式。推广少免耕机条播,一次完成旋耕、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亦可采用撒播的种植方式。
5、增施肥料,以肥补晚。由于晚播麦春季起身后生长发育快,幼穗分化时间短,冬前和早春苗小,不宜过早进行肥水管理,所以应加大施肥量,同时应加大有机肥的施用量。
(1)每亩宜施纯氮16-18kg,P2O56kg,K2O6kg。
(2)施肥方法:
1基肥,亩施优质有机肥1000kg,尿素5kg,45%复合肥30kg。
2分蘖肥,主茎叶龄3-5叶期亩施尿素6kg。
3拔节肥。在小麦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叶龄余数为2.5时,亩施尿素8kg。
4孕穗肥。在小麦叶龄余数为0.5时,亩施尿素10-12kg。
5孕穗灌浆期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3-4次叶面喷肥。
6、灌排。
(1)灌水。
1齐苗水。播后1-2天,田间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应进行窨灌。
2越冬水。底墒不足或秋冬干旱时应进行窨灌,弱苗早灌,旺苗迟灌。
3拔节孕穗水。结合拔节孕穗肥的施用,在3月下旬至4月初,灌好拔节孕穗水,每亩灌水40-50立方米。
(2)排水。保证田间内三沟和田外三沟通畅,及时排除田内地面水和地表水,降低地下水位。
二、防灾减灾技术
1、防倒。建立合适群体,群体较大的田块于拔节初期可用15%多效唑可湿粉剂50-75g/亩进行叶面喷雾或在抽穗扬花期亩用劲丰100ml兑水30kg喷雾。
2、冻害补救。小麦受冻害后应根据冻害严重程度增施恢复肥。小麦拔节前受冻,可施用壮蘖肥,促使其恢复生长;拔节后发生冻害应及时补施恢复肥,减轻冻害损失。恢复肥追施数量应根据小麦主茎幼穗冻死率而定:主茎幼穗冻死率90-100%的田块施尿素10-15公斤/亩;主茎幼穗冻死率70%左右的田块施尿素8公斤/亩;主茎幼穗冻死率50%以下的田块施尿素5公斤/亩;主茎幼穗冻死率10%以下的田块,不需增施恢复肥。
3、预防干热风。由于晚播麦成熟期偏迟,易受干热风危害,所以应做好预防工作。可在孕穗灌浆期用0.3%磷酸二氢钾进行3-4次叶面喷肥。
4、病虫草害防治。(1)、化学除草。重点抓好早春小麦返青后的化除工作。以阔叶草为主的田块可选用苯磺隆,苄磺隆等喷雾防治,禾本科杂草可用炔草酸防治。两种杂草同时发生时,可用以上药剂混合防治。(2)、防治地下害虫。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应立足播种前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部分发生严重的田块可以在春季毒饵法补治。一是药剂拌种,可用47%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乳剂拌种。用辛硫磷或毒死蜱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二是毒饵或毒土法。用炒香麦麸、豆饼、米糠等饵料2公斤,50%辛硫磷乳油25毫升,加适量水稀释农药制作毒饵,傍晚洒于田间幼苗根际附近,每隔一定距离一小堆,每亩15-20公斤。(3)、防治纹枯病。在返青至拔节期,当病株率达20%时,每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300-400毫升兑水100公斤,对准发病部位均匀喷雾。(4)、防治白粉病。当上部3张功能叶病叶率30%左右时,或病株率达20%时,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3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5)、防治赤霉病。在扬花期,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预期较重时应在7日后再用药一次。(6)、防治麦蚜虫。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百穗蚜量超过300-500头,即需防治。此外,苗期平均每株有蚜4-5头时也需进行防治。每亩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7)、防治麦蜘蛛。当每米麦垄蜘蛛发生量达到600头时,每亩用1.8%阿维菌素乳油5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
技术要点:
一是选用良种,以种补晚。应选用半冬性和半冬性偏春性品种。
二是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以好补晚。早腾茬,抢时早播。精细整地,足墒下种;在足墒的前提下,适当浅播,播种深度为3~4厘米;浸种催芽,播种前用20℃~30℃的温水浸种5小时后,捞出晾干播种,也可提早出苗2~3天。
三是适当增加播量,以密补晚。依靠主茎成穗是晚茬麦增产的关键。增加播量应以既保证达到本品种适当的每亩穗数,又要避免播量过大造成群体偏大,茎秆细弱,导致倒伏减产。
四是增施肥料,以肥补晚。晚播小麦应适当增加施肥量,氮、磷、钾平衡施肥,特别重视施用磷肥,可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促进分蘖增长,提高分蘖成穗率。适当加大播种量,依靠主茎成穗是晚茬麦增产的关键。
五是科学管理,促壮苗多成穗。早春返青期锄麦,提高地温,促进小麦早发快长。狠抓起身期的肥水管理。该项技术主要适用于各冬麦区晚播麦田。
上一篇: 蔬菜生产节水有几种模式?
下一篇: 菜豆角光照不足的后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