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食用过久的陈化粮有什么危害? 水稻

食用过久的陈化粮有什么危害?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陈化粮是用来判定粮食是否还可以继续储存的技术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陈化粮不等于有毒有害的粮食。

粮食陈化是粮食在储存保管环节的自然正常现象。粮食会呼吸还会发热,是一个生命体,储存到一定时期以后,保质保鲜的机能开始下降,进入陈化的状态,就是我们常说的这时候粮食就由新粮变成了陈粮。我们通常是把超过正常储存年限,粮食的内在品质,特别是食用的口感开始下降,需要销售出库的粮食称为“陈化粮”。

库存的粮食是否有毒有害主要是看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赤霉烯酮这些真菌毒素是否超过了国家的卫生安全标准,超过了就有毒有害。这些真菌毒素主要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受储存的温度、湿度等等环境的影响,与储存时间的长短,是不是属于陈化粮食没有直接的关联。因此,前些年有人把陈化粮直接等同说成“毒害粮”,这是不正确,也是不科学的。影响食品安全的粮食主要是指真菌毒素、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超标的粮食,它是有毒有害的,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严加管控,绝对不允许这些粮食流入到口粮市场。

过期的粮食主要危害人体肠胃,严重者可以致癌。

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食品后可出现发热、腹痛、呕吐、食欲减退,严重者在2至3周内出现肝脾肿大、肝区疼痛、皮肤黏膜黄染、腹水、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病的表现,也可能出现心脏扩大、肺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