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根据“安全第一、经济有效、综合治理”的要求,以药物毒杀为主,因鼠制宜的综合运用物理灭鼠、生物灭鼠、生态控鼠等技术措施,综合控制农田鼠害。通过环境改造、断绝鼠粮、防鼠建筑、消除鼠类隐蔽场所等生态调控手段,改变和恶化害鼠生活的环境条件,采用鼠夹、鼠笼等机械器具进行防治,降低鼠群数量和害鼠密度。
在使用药物灭鼠时,必须做到大面积集中连片防治,坚持做到“三集中”(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财力),“五统一”(统一指挥、统一培训、统一供药、统一配制制毒饵、统一检查)和“五不漏”(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室、地不漏丘、田不漏块),城乡联动,不留死角。在鼠害的发生地区,坚持“灭”(药物杀灭)、“防”(完善防鼠设施)、“清”(清除鼠迹)相结合的原则,以化学农药灭鼠为主要措施,选择溴敌隆、敌鼠钠盐等适口性好、安全性好、对环境污染小的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
农田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法,每亩投饵量为50-100克,沿田埂或沟边投放于鼠洞附近及田边、地埂、地堰等处,每隔10米左右投放1堆,每堆5克。农舍周围的农田投饵采用“递减法”,即以农舍为中心向外辐射,以50—100米为重点投放区,逐渐减少投饵量。农田周围的农户住宅灭鼠宜将毒饵投放于鼠洞附近和鼠经常出没的地方,如墙角、杂物堆附近、草垛等处,采用连续多次投饵法,按多吃多补,少吃少补、不吃不补,吃光加倍投放的原则进行补充饵量,一般每15平方米投放2-3堆,每堆5克。应做到药量、空间、时间三饱和,投饵后发现已被全部取食时,应及时补充投饵以求鼠类种群均能食到。投药后2-3天出现死鼠,4-6天为死亡高峰期。投饵量的多少视鼠密度高低而增减,鼠多处多投,鼠少处少投,无鼠处不投。
二、农田灭鼠最佳时期
1、春季4月下旬至5月中旬。此时鼠的储粮大部分吃光,害鼠已出蛰,加之春季是老鼠交配繁殖的高峰期,老鼠活动频繁,饥不择食,容易被毒饵引诱上钩,不仅省工、省药,而且灭鼠效果好。
2、秋季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此时害鼠密度高,投药易被鼠盗食,灭鼠数量多,可以大幅度降低鼠的密度,达到保粮的效果。水田灭鼠在9月中下旬水稻成熟、排水晒田期,此时大量的老鼠到稻田盗食水稻谷穗,田埂上投药可以起到很好的灭鼠效果。
三、配置毒饵的方法
选择无变质的小麦、大米或玉米作饵料,用0.5%溴敌隆母液(到鼠药指定销售点购买)、温水和小麦等饵料,按1:10:100的比例,将饵料放在容器里,用温水稀释溴敌隆母液,并加入红色染料,然后将药液慢慢倒入饵料溶器中,边倒边搅拌,拌匀后放置片刻,等药液全部沾附在饵料表层后,倒出毒饵晾干即可使用。
下一篇: 黄皮煤烟病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