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其他水产 > 如何培育中华鲟苗种? 其他水产

如何培育中华鲟苗种?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中华鲟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培育的苗种以放流为主,并兼顾开发利用。其仔、幼鱼培育有四种方式,即为室内静水培育、温流水培育、循环过滤式培育和网箱培育。苗种适宜温度18℃~22℃,低于12℃或高于30℃生长缓慢。因此,水温应保持在18℃~25℃。各地据当地条件不同可因地制宜,灵活采用。

高密度工厂化流水培育的室内水泥池形状最好为圆形,也可为正方形或长宽相差不大的长方形。池角砌成圆弧状且用水泥抹光,池底由四角向中央倾斜,倾斜度l%~2%。稚鱼池底可铺一层瓷砖,幼鱼池则只需抹平、抹光即可。池面积3~10平方米、水深50~80厘米。使用表层笛式管或圆管供水,水流量l0~20升/分钟。水池外侧设置截止阀启闭,并安装有溢流管。池底中间网栅面积为池的l.5%~2%,能较好地排污,网目为l5~20目。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玻璃钢桶、塑料盆培育仔、幼鲟,且在桶、盆上设硬塑管注水并吊挂充气石增氧。

放苗前一周应将培育池、玻璃钢桶或塑料盆洗刷干净,并用 50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对培育池彻底消毒,并安装好网栅,进、排水应正常,且仔鱼应尽早入池。

中华鲟放养密度因培育方式而有所差异,应综合考虑。一般当投喂水蚯蚓时,苗种投放密度为5000~6000尾/℃,投放0.1克的稚鲟密度为500600尾/平方米,再过1个月,密度减为400500尾/平方米,当幼鲟全长达27厘米、个体重70克时,其密度为 100~200尾/平方米。当改为配合饲料投喂时,密度则适当下降。

中华鲟仔、幼鱼培育主要在秋冬季节。如水温低于l5℃,影响其成活率,水温一般控制在20℃~22℃。水中溶解氧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并及时清除污物和残饵。采用流水培育或充气石增氧,在开始投喂配合饲料后应每日排水1~2次,同时吸污2-3次。

中华鲟开口时间为l2~13日龄,平均全长3厘米左右的鲟开始喂水蚯蚓。最初两天日投喂2次,日投饵量为鲟总体重的 8%~l0%;第三天起至1周内,全长达3~4厘米时,日投喂6次,以每次5~7分钟内食完为宜,日投饵量为鲟总体重的42%~ 48%;长至4~5厘米时,日投喂4次,日投饵量为鲟总体重的 24%-28%;长至9~27厘米时,日投喂3次,日投饵量为鲟总体重的l5%~l8%。一般白天投饵70%,夜晚30%。当用配合饲料时,稚鲟全长4~5厘米时日投转食饲料占鲟总体重的l0%~lZ%,分6次喂;全长5~9厘米时改投幼鲟饲料,日投饲量为鲟总体重的8%~l0%,日投喂4次;全长9~27厘米时,日投喂量为鲟总体重的4%~8%,日投喂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