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小麦晚播独秆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小麦

小麦晚播独秆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技术概述:针对晚播小麦冬前积温不足,难以带蘖越冬,分蘖成穗率低,穗型偏小等生育特点,加大播种量、增加基本苗,采取“减氮增磷钾、前控后促”的肥料运筹和管理措施,争足穗、攻大穗,实现晚播小麦高产稳产。由于主要依靠主茎成穗,因此形象地称之为“独秆栽培”,是适应腾茬过迟或遇旱涝灾害而不得不大幅推迟播种期情况下有效抗灾应变技术。

2、适用范围:播种迟于适期10天以上的地区。

3、技术要点

(1)选用良种,以种补晚。选用相对早熟、灌浆强度大,容易达到大穗、多粒、千粒重高的优良品种,淮北地区宜选用半冬偏春性大穗型品种,苏中沿淮地区宜选用偏春性大穗型品种,沿江、苏南地区宜选用春性大穗型品种。

(2)提高耕播质量,以好补晚。在不影响秋熟作物产量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做到早腾茬、早整地、早播种,加快播种进度,减少积温损失。同时做到精细整地、精细播种、足墒下种、适当浅播,确保全苗、齐苗、匀苗、壮苗,为足穗奠定基础,争取稳产高产主动权。

(3)加大播种量,以密补晚。淮北地区10月底以后播种,每亩基本苗应以30~35万为宜,播种量应加大到20公斤/亩左右;淮南地区11月中旬以后播种基本苗应以22~26万为宜,播种量应加大到15公斤/亩左右。如采用机条播则相应缩小行距(15厘米左右)。

(4)稳氮后移,以肥补晚。独秆麦由于基本苗较多,前期肥料要适当降低,防止群体过头,而在拔节后群体数量下降稳定后,则要适当加大氮肥比例攻大穗。由于后期氮肥用量较大,可分促花肥和保花肥两次施。淮北地区目标亩产450公斤需施纯氮15~16公斤,淮南地区目标亩产400公斤需施纯氮14公斤左右,N:P2O5:K2O一般为1:0.6:0.6;氮肥中基肥占30%,3~4叶期施分蘖平衡肥占10%~15%,倒3叶期施拔节肥占25%~30%,剑叶露尖施孕穗肥占30%。磷、钾肥的基:追比一般为5:5,宜在倒3叶期施用高浓度复合肥增加磷、钾。

(5)科学管理,促壮苗成大穗。前期加强沟系配套以提高防涝防渍水平和抗旱能力,中期须特别注意应用控高防倒剂有效防止倒伏等,后期加强病虫害防治,并注意施用增粒增重剂,养根保叶,防止高温逼熟,增粒增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