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林果贮藏保鲜效果的因素很多,既有果实自身的因素,也有微生物方面的因素,还有贮藏环境条件方面的因素。
果实的耐藏性首先是由遗传特性决定的,由于林果的种类和品种的不同,耐藏性差异较大。贮藏保鲜工作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延长果实的贮藏期,而不可能无限延长。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变植物的遗传特性,可以培育出耐贮藏的新品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疏花疏果、果实套袋、修剪、摘叶和转果、利用植物长调剂、银膜反光等农业技术措施,可以使果实生长发育正常具有良好的耐藏性和抗病性。
适实采收是影响果实耐藏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正确判断果实的成熟和采收期是十分重要的。判断果实成熟度的指标主要有:盛花后天数、色泽的变化、大小和形态特征、主化学成份变化、硬度变化等。在实际生产中,可将上述几种方法结合使用,综合分析,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在果实收藏和运输时,一定要做到轻拿轻放,及时入库,避免一切机械损伤。果实采收后,环境条件成为决定贮藏效果的主要因素,这些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成分、乙烯等。适宜的、稳定的温度;通过改进包装或加湿等措施控制贮藏环境的相对湿度;降低贮藏环境中的氧气浓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抑制果实的呼吸等生理代谢,有利于果品的贮藏。乙烯是一种能促进多种果实成熟衰老的激素,它是果实内部自我催化产生的一种果实成熟的启动物质,在贮藏时要避免乙烯的产生和对果实的催熟作用。
上一篇: 如何改善种在水田发育不良的沙糖桔?
下一篇: 羊支原体肺炎的防制措施包括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