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肌病是微量元素硒缺乏而引起的猪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以骨骼肌、心肌及肝脏的变性坏死和渗出性素质为特征。病因主要原因是饲料中缺硒。本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多发于青绿饲料缺乏季节;仔猪较成年猪易发病;改良猪、杂种猪比本地品种猪易于患病;同窝仔猪生长发育良好的个体多发,而且发病急,病情重。应激因素也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症状突然发病,体温一般正常,精神沉郁,食欲减低或废绝,卧地不起,呼吸促迫,眼结膜充血或贫血,偶见眼睑浮肿,昏睡,因心脏衰竭而死亡;病程稍长的,初期病猪皮肤呈粉红色,逐渐转为紫红色或苍白色,颈、胸、腹及四肢内侧皮肤发组。后肢强拘,肌肉战栗,行走摇晃或跋行,有的可见皮下浮肿或肌红蛋白尿。
病理变化全身骨骼肌特别是后躯臀部和股部肌肉颜色变淡、浑浊,呈灰白色或鱼肉样,横切肌肉时可见某一肌肉群呈煮肉样外观。病变严重时,整个肌群常常两侧对称性地出现黄白色条纹状或坏死灶。心肌横径增宽,右心室扩张呈桑套型,有灰白色条纹状病灶。心外膜、心内膜、室中隔、乳头肌等处有线状出血和白色病灶。肝肿大呈斑纹状,切面红黄相间。胃肠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卡他性炎症。
诊断本病发生于青绿饲料缺乏季节,仔猪起卧困难,成猪后肢无力,剖检时骨骼肌色淡及桑套心,亚硒酸钠治疗有特效,由此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做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及采集血液样品进行硒定量和谷胧甘肤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防制在发病流行地区,对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加强管理,补充蛋白质和富硒饮料,用发芽的稻麦混合喂猪。或按每100 千克中加人22 毫克无水亚硒酸钠,能预防本病。
治疗本病,用0 . 1 %亚硒酸钠灭菌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仔猪2 一4 毫升F 次,首次注射后,在第7 天再重新注射l 次。育成猪、肥猪、母猪一般每次注射0 . 1 %亚硒酸钠注射液10 一20 毫升。亚硒酸钠维生素E 注射液,仔猪肌肉注射1 一2 毫升刃次。凡经补硒的猪,在屠宰前至少60 天必须停止补硒,以达到可供人类食用的安全限度。
亚硒酸钠的治疗量和中毒量很接近,肌肉注射致死量为每千克体重1 . 2 毫克。应用剂量过大可发生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呕吐,精神沉郁,步行踌珊,结膜发给,转圈运动;后期则瘫痪,呼吸困难,视力严重减退,最后由于呼吸衰竭而死亡。当饲料中硒含量大于5 一8 毫克/千克,长期饲喂可引起慢性中毒,主要症状为精神沉郁、消瘦、贫血、失明、关节僵硬等。解毒常用小量的三氧化二砷,加人大量的水饮用,能解除硒中毒;肌肉注射二琉基丙醇每千克体重2 . 5 一5 毫克,或者饲喂含蛋白质丰富的饲料均能减轻硒的毒性作用。
症状:
白肌病一般发病迅速,病程较短,病子猪往往不见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病程较缓的病子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病情较轻的猪不愿行走,喜卧,运动时后肢不灵活,单侧或双侧后肢拖地前行。病情较重的猪四肢强拘,后肢衰弱无力不能支持体重,左右摇晃不稳。严重病猪的后肢完全麻痹,呈犬坐姿势。
防洽:
将病猪安置在温暖、清洁的猪舍内,并保特安静,限制其活动。对断奶子猪应给予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且易消化的优质饲料,共适当补充矿物质饲料。对哺乳子猪可于其饮水中添加维生素E或微量元素硒。药物治疗多用亚硒酸钠,通常配成0.1%~0.5%的灭菌水溶液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子猪注射0.1%的溶液1~2毫升,母猪注射0.5%的溶液1~2毫升,间隔10~15天注射1次。为恢复肌肉的正常物质代谢过程,可用100~300毫克维生素E制剂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注3~5天(与肌醇合用效果更好)。
用0 . 1 %亚硒酸钠灭菌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仔猪2 一4 毫升F 次,首次注射后,在第7 天再重新注射l 次。育成猪、肥猪、母猪一般每次注射0 . 1 %亚硒酸钠注射液10 一20 毫升。亚硒酸钠维生素E 注射液,仔猪肌肉注射1 一2 毫升刃次。凡经补硒的猪,在屠宰前至少60 天必须停止补硒,以达到可供人类食用的安全限度。
上一篇: 菠菜白斑病的危害症状如何?
下一篇: 如何根据光合效能估算花生高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