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如何减少化肥引起的污染? 其他

如何减少化肥引起的污染?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加强教育,强化环保意识。大多数人还缺乏化肥对土壤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险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化肥污染的严重性,因此加强宣传,使农户认识过量和不当使用化肥的危害非常必要。   
2. 增施有机肥。施用有机肥不仅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 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吸收容量,增加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的吸附能力,还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因此应根据当地实际,推广豆科绿肥,或进行秸秆还田。   
3.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以有机肥为主的条件下,产前提出施用各种肥料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及相应的施肥方法。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可以确定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期,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供应,减少盲目施肥造成的浪费,避免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4.施用硝化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又称氮肥增效剂,能够抑制土壤中铵态氮转化成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提高化肥的肥效和减少土壤污染。  
5.改进施肥方法。尿素和铵态氮肥深施,磷肥按照旱重水轻的原则集中施用,都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应遵循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大量、中量、微量元素配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投入与产出平衡的原则,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

(1)深施覆土。如氮素化肥深施,可有效地防止养分流失,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据试验,碳酸氢铵地下深施的利用率为50%,而地表层撒施的利用率只有28%左右;尿素地下深施的利用率在35%—50%之间,而地表层撒施的利用率低的多。

(2)集中施用。如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易被土壤中铁、铝、钙固定而失去肥效,故应穴施、条施,集中施在根系生长的土层,使磷固定在种子和根系周围,有利于根据系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

(3)改盲目施肥为“看天、看地、看作物”施肥。“看天”就是看温度、湿度、降雨、光照等气候因素对肥效的影响。温度高时宜追施尿素,温度低时则宜追施碳酸氢铵。“看地”就是因土施肥,例如,粘重土壤保肥力强,氮素一次用量可大些;砂质土保肥能力差,宜多用有机肥料,速效肥应本着“少吃多餐”的原则施用。“看作物”就是根据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状况,找出土壤中影响产量的缺素因子和各种作物对肥料需求的高峰期,结合肥料特性做到配方施肥。

(4)改肥料单施为氮、磷、钾肥配施。根据不同土壤的供肥性能、作物的需肥规律及化肥的利用率等因素来合理配比氮、磷、钾肥。作物所需要的氮、磷两种元素相互关系最为密切,并具有相互促进作用。据调查,一般单施氮肥的利用率只有35.3%,而氮磷配施的利用率可提高到51.7%。

(5)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配合施用。有机肥养分齐全、肥效持久;化肥养分单一,但含量高,见效快。两者配合使用能取长补短,提高肥效。据试验,家禽圈肥与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硫酸钾配合施用,比单施等量化肥增产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