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作 > 红皮洋葱—芋艿套种栽培技术? 其他经作

红皮洋葱—芋艿套种栽培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品种选择。红皮洋葱品种有:上海红皮洋葱、双环红皮圆葱;芋艿品种有:香梗芋、南京芋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且营养丰富、风味口感质佳的品种。

2.播种育苗。红皮洋葱于9月下旬(气温在18~20℃)时播种,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疏松、保水性强,前茬非葱蒜类的田块作秧床,每亩秧床施腐熟有机肥1000kg十45%N-P2O5-K2O(15-15-15)复合肥50kg,耕翻在20~30cm的土层中,秧床达到肥、平、细、熟,秧床大田比1:10~15。秧床制成2米左右的小畦,可采取条播或撒播,播量每亩2.5~3kg,播种深度2cm左右,播后用细土复盖。在播后苗前选用48%地乐胺250ml或50%扑草净100ml兑水30kg均匀喷雾,进行化学封闭除草。

芋艿于4月下旬(气温18~20℃)时播种,播前先进行晒种催芽,将贮藏的芋种取出后晒种1~2d,采用温室催芽或湿沙泥加盖簿膜草帘或覆盖遮阳网增温进行催芽,一般7~10d可发芽,当幼芽长到3~5cm时去除覆盖物使其接收阳光,苗高15~20cm时即可移栽定植。

3.大田管理。红皮洋葱移栽前结合精细整地每亩大田施足腐熟有机肥1000kg,64%N-P2O-K2O(18-46-0)50kg加N-P2O5-K复合肥(15-15-15)100kg作基肥,深旋翻在20~30cm的土层中。按2米左右开挖一条排水沟形成小畦,沟深宽20~30cm,保证水畅其流。栽植深度掌握3cm左右,同时保证叶鞘颈部露出地面。定植可选用3cm竹片或铁锹穿膜打孔已缩小孔径,达到稳根防倒、保温防冻的作用,栽插密度掌握20×15cm的株行距,每亩栽植2.2万株左右,定植结束后将排水口两侧及高处的地膜扎破保证灌溉时水能顺利渗透,同时将地膜边缘压紧压实在排水沟内防大风掀膜。定植后7~10d窨水促扎根、早活棵。翌年春季后,视土壤湿度、苗情、气候等因素酌情补肥补水。雨水多时及时排水降渍。采收前10d停止灌水。5月中旬后,选择晴好天气及时进行采收。

芋艿性喜温暖湿润,忌炎热怕寒冷。前茬红皮洋葱采收后抓紧进行深耕翻熟化土壤。耕翻时每667m2施足腐蚀有机肥1000kg十45%N-P-O(15-15-15)100kg且应耕翻细耙在40~50cm的土层中,为球茎膨大创造疏松肥沃的土壤环境,栽插密度掌握40×60cm的株行距,每亩栽植3000株左右,栽插密度10~15cm,每1.5m(两行芋艿)开挖一条排水沟,深宽30cm。定植7~10d后灌一次安根水。芋艿喜潮湿怕干旱,故须正常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尤其在生长中后期,天旱时应注意于傍晚灌水保湿(亦可沟灌)。进入8月份正值结芋期,视天气、土壤温度和芋艿叶片水份饱和状况,一般15~20d应灌一次水。4~5叶后每隔20d用10%PPM多效唑喷施一次,以抑制营养生长过旺,合理调配光合产物及传递方向,促进球茎迅速膨大。要及时摘除多余侧芽,已减少养分消耗,以免形成更多的子母芋,集中养分攻大芋。在进入10月下旬(霜降后)当芋艿叶片发黄萎缩、须根枯萎时,即为采收适期。

4.防病治虫。红皮洋葱苗期在霜霉病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或75%代森猛锌1000倍液防治;中期在灰霉病发生时可选用25%甲霜灵或50%扑海因1000倍液防治;疫病发生时可选用50%疫霜灵1000倍液;防治蚜虫、烟粉虱发生严重时可选用25%吡蚜酮1000倍液防治。

芋艿可推广使用疫霜灵、代森锰锌、百菌清等杀菌剂轮翻喷药防治;蚜虫发生时达到防治指标时可选用吡蚜酮喷药防治;斜纹夜蛾发生时可选用苏云金杆菌或甲维茚·虫威1000倍液,对地下害虫可使用苦参碱或丁硫克百威药液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