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病虫防治技术
1、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在叶面初生黄色斑块,扩大后转变为淡褐色。田间湿度大时在叶背面出现白色霉状物,最后叶片枯黄。气温忽高忽低,昼夜温差大,温度高,多露、多雾时易发生。播种过早,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田间排水不良发生重。发病初期可用40%乙磷铝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1.5%霜疫威1000倍液叶面喷雾,每周一次,连喷2-3次。
2、软腐病。多在结球期发病,发病初期外围叶基部或短缩茎发生水浸状软腐,继而叶片萎蔫瘫倒,叶球暴露,有时从短缩茎开始向外腐烂,呈黏稠状,具恶臭味。病菌主要通过昆虫、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蔓延,从伤口侵入。结球期气温偏低,多雨积水,植株长势弱等都容易发病。采用高垄覆膜栽培,实行轮作等措施均可减少发病,同时要防止过度蹲苗和大水漫灌,减少伤口和机械损伤。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3%克菌康1000倍液或20%龙克菌500倍液交替喷雾,每周一次,连喷2-3次。
3、病毒病。症状分花叶型和皱缩型,白菜播种后遇高温、干旱,根系生长发育受抑,抗病力下降,加之高温干旱有利蚜虫发生。白菜病毒病由蚜虫传播,因此防治蚜虫至关重要,可用10%吡虫啉2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一次,连防2-3次。白菜发病后,喷洒1.5%植病灵2号800倍液或病毒克星叶面喷雾,每周一次,连防2-3次。4、黑斑病。从莲座叶开始发病,产生近圆形灰褐色病斑,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每5 - 7 天喷1次,连喷2 - 3次。
5、白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时叶面散生许多灰白色近圆形病斑,中央具有1 - 2个不规则形轮纹,最后病斑呈白色,半透明,似火烤状。避免连作,增施基肥,防止田间积水能减免病害的发生。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防治,每隔10 天喷1次,连喷2 - 3次。
大白菜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病毒病、软腐病、黑腐病和干烧心病等,前三种简称白菜的三大病害;虫害主要是白粉虱、蚜虫、菜青虫、甜菜夜蛾和小菜蛾等,这些病虫害发生后,既影响白菜的品质又影响白菜的产量。
一、病害
1、霜霉病:从苗期到包心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白菜叶片,最初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在叶片上产生水浸状、淡黄色多角形病斑,并逐渐扩大,变为黄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不能食用。该病发生轻重与气候、品种和栽培技术密切相关,秋季降雨多,相对湿度高于70%,有利于霜霉病发生;播种过早,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田间排水不良发生重。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一是合理密植,中、早熟品种每亩种植2500-3000株,晚熟品种每亩种植2000-2400株:二是平衡施肥,追施多元素复合肥,避免偏施氮肥;三是雨后及时排水,防治田间积水。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用40%乙磷铝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1.5%霜疫威1000倍液叶面喷雾;发病重可用霜克或72%杜邦克露800倍液叶面喷雾,每周一次,连喷2-3次。
2、病毒病:症状分两种类型,一是花叶型:叶片产生浓淡不均的绿色斑驳或花叶;二是皱缩型:心叶呈现皱缩畸形,质硬而脆。
该病发生与气候、管理等因素有关,白菜播种后遇高温、干旱,根系生长发育受抑,抗病力下降,加之高温干旱有利蚜虫发生,传播病毒几率高,病毒病发生严重。另外管理粗放,缺水、缺肥发病重。
防治措施:白菜病毒病由蚜虫传播,因此防治蚜虫至关重要,可用10%吡虫啉2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一次,连防2-3次。白菜染病后,喷洒1.5%植病灵2号800倍液或病毒克星、康润一号1000倍液叶面喷雾,每周一次,连防2-3次。
3、软腐病:从白菜莲座期至包心期发生,常有两种类型,一是萎焉型:白菜在晴天中午萎焉,早晚恢复,持续几天后整株死亡;二是软腐型:受害的白菜叶柄或叶球呈粘滑性软腐,并散发出臭味。
该病发生轻重与气候、茬口、播种期等有关,如降雨多、地表积水有利于发病,另外播种过早、连作地块发病重。
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避免连作,防止地面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带出田间销毁,
防止传播。(2)化学防治:可用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3%克菌康1000倍液、20%龙克菌500倍液交替喷雾,每周一次,连喷2-3次。
4、干烧心病:一般于白菜莲座期开始发生,幼嫩叶片表现干边,到结球期症状明显,叶片上部逐渐变干、黄化,叶肉呈干纸状,叶脉黄褐至暗黑色,发病部位主要在叶球中部。
该病属生理性病害,主要因缺少钙、锰营养元素引起。
防治措施:
(1)增施有机肥。
(2)药剂防治:在白菜幼苗期,莲座期或包心期前用0.7%硫酸锰加绿芬威3号喷雾。
二、虫害
大白菜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和菜青虫、甜菜夜蛾、小菜蛾。
1、蚜虫和白粉虱
(1)为害特点:二者均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大白菜汁液,导致被害叶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分泌的蜜露严重污染叶片,引起霉污病发生,使白菜失去食用价值;另外,还可传播病毒病。
(2)防治方法
①物理方法:利用蚜虫和白粉虱的趋黄性,在田间设置黄板诱杀,每亩地设置20-25块黄板,固定在木棍上插在菜田中,高度以黄板底部高出植株顶部20cm为宜。
②生物方法:可亩用生物药剂3%除虫菊素微囊悬浮剂45毫升喷雾防治。
③化学方法: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德力克1500倍液、98%巴丹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每周一次,连喷2-3次,要注意早晚用药。
2、菜青虫、甜菜夜蛾和小菜蛾
(1)为害特点:三种害虫均以幼虫食叶为害,菜青虫3龄后可蚕食整个叶片,为害重的仅剩叶脉,严重影响白菜生长和包心,造成减产;甜菜夜蛾主要以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吐丝结网,在其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成透明的小孔,4龄以后食量大增,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仅剩叶脉和叶柄,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小菜蛾可将菜叶吃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吃成网状,在苗期常集中心叶为害,影响白菜包心。
(2)防治方法
①物理方法: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田间每40-50亩设置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害虫;也可利用甜菜夜蛾、小菜蛾等对性信息素的趋性,在田间每一亩地放置一套性诱剂诱杀害虫。
②生物方法:可在害虫低龄期用生物制剂BT250-500倍液喷雾防治。
③化学方法:可用15%安打悬浮剂3000倍液、安达尔1500-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
在大白菜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种类较多,每年发生的病害有根肿病、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细菌性角斑病、黑腐病、干烧心等,虫害主要有菜蚜、菜青虫、白粉虱、烟粉虱、美洲斑潜蝇、甜菜夜蛾、甘蓝夜蛾、小菜蛾等。因此要想保证大白菜的产量和品质,应抓好病虫害防治和浇水施肥两个方面。防治时采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管理,培育健壮植株。并优先使用农业措施和生物防治技术。
一、农业措施
(一)品种选择:应选用抗病优质品种。
(二)整地施肥:清洁田园降低病虫害基数,集中防治前茬蔬菜上的蚜虫、菜青虫,彻底清除菜田杂草,实行翻耕轮作、倒茬,以降低病菌虫源数量,减少初侵染源。大白菜喜欢硫酸铵及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公斤,硫酸铵30公斤或尿素8-10公斤,硫酸钾15公斤。所施肥料一般60%底施,40%沟施或畦施。
(三)适期播种:播早病害重,晚播病害轻,但包心不实,产量低,一般于立秋后8-10天条播,播前翻地20-25厘米深,晒15-20天。
二、病虫防治
(一)物理防治:利用蚜虫趋黄特性设黄板诱杀;也可亩用银灰色膜5公斤地面覆盖或亩用1.5公斤银灰色膜剪成的15cm的挂条,可有效避蚜传毒。
(二)生物防治:选用3%克菌康10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喷雾,每隔6-7天1次,连喷3次,可预防软腐病、干烧心、黑腐病及细菌性角斑病,在甜菜夜蛾、甘蓝夜蛾、菜青虫、小菜蛾卵盛期和低龄幼虫期用敌敌畏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三)化学防治
1.霜霉病: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7—10天1次,连喷3次。
2.病毒病:苗期及时防治蚜虫、飞虱,控制传毒昆虫,可减少病毒病危害。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乳剂400倍—500倍液喷雾,隔1天喷第2次,7—10天喷第3次。可有效预防病毒病。
3.软腐病、干烧心、黑腐病、细菌性角斑病:选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新植霉素3000倍—4000倍液喷雾,7—10天1次,连喷2—3次,选用75%百菌清500-600倍液、30%菌必克600倍液或灭菌威500-800倍液交替喷雾,每隔7-10天1次,喷药时以轻病株及其周围植株为重点,着重喷施接近地表的叶柄及根茎部。
4.根肿病:该病发生后难以用药剂防治。防治该病最根本的措施是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土壤偏酸性。药剂防治可以在定植前7--10天,每亩撒熟石灰粉75--100公斤;或者在白菜发病初期用15%石灰乳灌根,每株灌300--500毫升。也可以在定植前每亩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3公斤拌细土20--30公斤,撒入沟中后栽苗;或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250毫升。
5.蚜虫、烟粉虱: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10%吡虫琳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8000倍液,隔5-7天喷一次, 90%万灵可湿性粉剂或10%吡虫啉+4.5%高效氯氰2500-3000倍液交替喷雾,间隔7天,连续用药3次以上,可兼治烟粉虱,注意喷施叶背面,有更好的防治效果。
6.甜菜夜蛾、甘蓝夜蛾、菜青虫、小菜蛾:用BT乳剂1000倍稀释液(原药 100g /667㎡),或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5000倍液喷雾防治。
大白菜的施肥原则:以有机肥为主,以化肥为辅;以基肥为主,以追肥为辅。
一、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有机肥含各种有利于大白菜生长的微量元素,多施有机肥能显著改善大白菜的品质,增加产量,提高大白菜的抗病能力,一般每亩地施用3000-5000kg经过腐熟的有机肥。
二、基肥。苞菜、大白菜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需要施大量基肥。一般亩施腐熟的优质农肥4000-5000kg,再配合适宜的配方肥30-40kg,配方肥首选18-12-20、18-12-18、16-16-16等硫基型,也可用19-19-19、18-18-18、17-17-17等氯基型。对土壤肥力较差的地块还应适当施用一部分人畜粪尿。基肥最后一次耕地时施下,结合耕耙,做到土肥相融,比较粘重的土壤,可以将一部分腐熟厩肥用的作盖籽肥。这样既可避免因土壤板结而使出苗困难,又可使种子发芽后及时得到养分的供给,满足大白菜全生育期生长发育需求。
三、追肥。看苗巧施追肥。一是施好提苗肥。在肥力不很高的土壤中,按每亩施苞菜、大白菜专用肥5kg,施入少量提苗肥,可促进幼苗生长,并使小苗、弱苗向壮苗发展。二是施好包心肥。苞菜、大白菜在包心、结球期,都处在旺盛生长期,每日每株生长量可达75-100g,需要及时追肥,每亩施苞菜、大白菜专用肥15-25kg即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苞菜、大白菜产量和品质,也可以提高苞菜、大白菜商品率
在大白菜整个生长过程中,虫害主要有菜青虫、小菜蛾、菜蚜等;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白斑病等。为夺取白菜丰产丰收,现提出如下综合防治技术。
一、选种抗耐病品种
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是大白菜丰产丰收的基础,目前在我市表现较好的抗耐病品种主要有晋菜3号、冀菜3号、4号、丰抗78、太原二青、石绿85、青杂3号、北京新3号等。播前做好种子消毒,可减少种子带菌引起的病害。
二、适期播种,实行半高垄直播。
大白菜播种期一般在立秋前后三天内比较适宜,在此期间内,早熟品种可适当晚播,中晚熟品种可适当早播。实行半高垄栽培有利于灌排水,通风透光,降低地温,可减轻病害发生。具本做法是:整好地后按60厘米宽起垄,垄高15-20厘米,播种时按40-50厘米穴播。
三、化学防治
1、病害:我市大白菜常发病害主要是霜霉病、软腐病、黑腐病、黑斑病、病毒病等,在防治上,我们应掌握在发病初期开始用药,每隔7-10天一次,连防2-3次。①霜霉病:用4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②软腐病及黑腐病:用70%农用链霉病3000-4000倍液或新植霉病4000倍液喷雾。③黑斑病:用75%百菌清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④病毒病:以防治传毒媒介蚜虫为主,可选用10%的吡虫啉1500倍液喷雾防治。大田发病后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2、害虫:白菜田害虫主要有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菜螟、蟋蟀、土蝗等,一般防治菜青虫、小菜蛾、菜螟及夜蛾科幼虫,可用25%快杀灵1500--2000倍液喷雾或菊酯类农药2000-3000倍液喷雾。用25%灭幼脲胶悬剂500-1000倍液喷雾。用1.8%阿维菌素与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混合喷雾,严禁使用剧毒、高毒农药。防治土蝗、蟋蟀可用高效氯氰菊酯喷雾防治,也可亩用50%DDV75-100亳升,兑水3-4公斤喷拌麦糠15-20公斤,撒于田间防治。
一、农业措施
(一)品种选择:应选用抗(耐)病优质品种,如北京新三号、石绿85、丰抗80、太原二青等早中熟品种。
(二)整地施肥:要清洁田园降低病虫害基数,集中防治前插蔬菜上的蚜虫、菜青虫,彻底清除菜田杂草,实行翻耕轮作、倒茬,以压低病菌虫源数量,减少初侵染源。大白菜喜欢硫酸铵及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每亩施优质圈肥4500-5000公斤,硫酸铵30公斤或尿素8-10公斤,硫酸钾15公斤。所施肥料一般60%底施,40%沟施或畦施。
(三)适期播种:播早病害重,晚播病害轻,但包心不实,产量低,一般于立秋后8-10天条播,播前翻地20-25厘米深,晒15-20天。
二、田间管理
(一)封垄前应加强中耕除草,每7天左右中耕一次。出苗后间苗,单株留苗,三片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
(二)肥水管理:幼苗期每亩追施10-15公斤硫酸铵,应浇小水并及时划锄。莲座期亩用硫酸铵10-15公斤,隔5-6天浇一次水,后期隔10-15天浇一次水,雨季注意排涝。结球期亩用大粪干1500公斤,或15-20公斤硫酸铵与800-1000公斤腐熟有机肥混施,15天使用一次连追2次。同时可适当追施硫酸钾每亩用8-10公斤,并随肥浇透水,一般保持5-6天一遍水,收获前7天左右停水,以免贪青和不耐贮存。
三、病虫防治
(一)物理防治:利用蚜虫趋黄特性设黄板诱杀;也可亩用银灰色膜5公斤地面覆盖或亩用1.5公斤银灰色膜剪成的15cm的挂条,可有效避蚜传毒。
(二)生物防治:选用3%克菌康10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3000倍液喷雾,每隔6-7天1次,连喷3次,可预防软腐病、干烧心、黑腐病及细菌性角斑病,在甜菜夜蛾、甘蓝夜蛾、菜青虫、小菜蛾卵盛期和低龄幼虫期用千胜250—500倍液喷雾防治。
(三)化学防治
1.霜霉病: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7d—10d1次,连喷3次。
2.病毒病:苗期及时防治蚜虫、飞虱,控制传毒昆虫,可减少病毒病危害。
发病初期用20%病毒A400倍液喷雾,间隔7天,连喷3次,或用1.5%植病灵乳剂400倍—500倍液喷雾,隔1天喷第2次,7天—10天喷第3次。可有效预防病毒病。
3.软腐病、干烧心、黑腐病、细菌性角斑病:选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新植霉素3000倍—4000倍液喷雾,7天—10天1次,连喷2—3次,选用30%DT3000倍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30%菌必克600倍液或灭菌威500-800倍液交替喷雾,每隔7-10天1次,喷药时以轻病株及其周围植株为重点,着重喷射接近地表的叶柄及根茎部。
4.蚜虫、烟粉虱: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10%吡虫琳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8000倍液,隔5-7天喷一次,选用20%海正必喜1000-1500倍液,98%巴丹、90%万灵可湿性粉剂或10%吡虫啉+4.5%高效氯氰2500-3000倍液交替喷雾,间隔7天,连续用药3次以上,可兼治烟粉虱,注意喷布叶背面,有更好的防效。
5.甜菜夜蛾、甘蓝夜蛾、菜青虫、小菜蛾:用0.3%苦参植物杀虫剂500—1000倍液,或BT乳剂(武汉产)1000倍稀释液(原药100g/667m2),或抑太保乳油2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5000倍液喷雾防治。
上一篇: 引起母猪难产的原因有哪些?
下一篇: 如何防治枣黏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