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播期早晚有关。播种早的棉田,因发育早又受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连续高温、光照充足影响,伏前桃多达2~3个、甚至更多,使生殖生长旺盛,而营养生长相对弱化。7月下旬至8月上旬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偏低1.3℃~1.5℃且连阴雨天气较多(棉花是喜温喜光作物,要求较高的积温和较强的光照),连续阴雨天光照不足、光合产物减少。中上部嫩铃铃内纤维和种子生长正常,而铃壳由于营养供应少、特别是充实铃壳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等亲水物质合成少,生长速度严重滞后,造成铃壳提前脱水开裂。
2.品种因素。棉田内品种间开裂程度有所差异。铃壳薄、铃重大的品种,如7886开裂程度重于铃壳厚、铃重偏低的品种。
3.喷药次数和施药方法不同也造成开裂程度有差异。田间喷药次数多的地块明显重于喷药少的地块。分析与喷药方法关系密切,农民习惯于将几种药复配,甚至将一些肥料及叶面肥一起喷雾,配药方法或程序不正确,使中上部棉桃上着药、肥多,药、肥在棉铃铃壳表面积累,中上部嫩桃处于迅速生长期,药肥积累一方面影响光合作用,另一方面加速了铃壳表面脱水、老化,促使其提早开裂。
4.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引起棉铃开裂的最主要因素。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连阴雨日高达十几个,气温较往年同期偏低1.3℃~1.5℃,光照严重不足,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下降,导致棉铃内外发育不均衡,内部物质积累正常进行,铃壳干物质积累受抑制,铃壳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造成比例失调,导致棉铃开裂。
5.与蚜虫防治效果好坏有关。由于今年伏蚜发生严重,凡是因种种原因伏蚜防治不好的地块,因植株营养生长弱化的,则开裂棉铃多于蚜虫防治效果好的棉田。
上一篇: 果园如何使用性诱剂杀虫?
下一篇: 小黄瓜“掐腰”现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