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玉米丝黑穗病的成因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玉米

玉米丝黑穗病的成因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 玉米丝黑穗病病害发生基本情况

  据统计,抗病品种发病率 在1-3%以下,感病品种发病率在10-60%。

  1、气候条件有利。一是近年冬季呈暖冬气候,非常有利于病原菌越冬。二是播种期低温,土壤干旱,种子在土壤中存留时间长,玉米出苗慢,造成病原侵染机会增多,加之近年5月上旬气温异常偏高,降水稀少,有利于病菌发育侵入,使得发病较重。

  2、长期连作,使病害加重。玉米倒茬困难,病原菌连年积累,遇到合适的气候条件,就导致发病。在调查中发现,同一品种,同一时间播种的玉米前茬为大豆,发病率为1%,而前茬为玉米,发病率达12%。

  3、品种抗病性存在差异。调查中发现,不同品种对玉米丝黑穗病存在明显差异。

  4、忽视药剂拌种。由于农民不掌握丝黑穗病的发生规律,购种时选择的包衣种子不对路,包衣剂多是防治地下害虫、苗期病害的药剂,对丝黑穗病菌防治效果较差,导致发病。

  二、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建议

  1、选用抗病品种。玉米丝黑穗病防治的主要措施是以抗病品种为主,各级技术部门要做好品种筛选推荐工作,对多年证明不抗病的品种要坚决淘汰。

  2、农业措施。精耕细作,适时抢墒播种或薄膜覆盖,促进早出苗、出壮苗;田间发现病株在未散苞前及时拔除病穗并集中销毁。

  3、轮作倒茬。对发病严重的地块必须进行轮作倒茬,实行大豆、玉米、高粱等作物进行轮作,减少发病机率。

  4、药剂处理。选用对丝黑穗病防效好的包衣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