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如何调节每穴水稻株数? 水稻

如何调节每穴水稻株数?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如何调节每穴株数?

一、机动插秧机(以东风-2S型为例)

  1、每穴株数与株距。调整秧帘的位置,改变秧爪的入帘深度,入帘越深,株数越多;反之,则少。-般秧帘调到与毛刷尖部相平,最多与毛刷尖部的距离不大于3毫米。停机后,转动株距变速手柄位置,手柄在4或6位置,则说明株距为4寸、6寸,也可更换齿轮调节株距为3寸、5寸。

  2、秧爪与送秧器的定位时间调整。用手转动分插轮,当秧爪进入秧爪与送秧器成水平位置时,送秧器爪已后退,要求秧爪尖与毛刷根部的距离为14~24毫米。调整方法是正反向移动分插轮传动链位置。

  3、插秧深度。改变提升杆在深浅调节齿板上的固定位置。固定位置高、插得深;反之,则浅。

  4、链条紧度和发动机皮带紧度。链条紧度以在链条中部用手下压稍有弹性为合适,通过调整紧轮达到。移动发动机产前后位置,以皮带不打滑为准。

  二、人力插秧机(以广西65-2型为例)

  1、每穴株数。松开翼型螺母,向上移动张开度调节胶块,操作杆移动距离增长,张开度则大,夹秧多;反之,则少。8毫米≤秧夹张开度≤16毫米。如仍达不到要求,可将夹板向秧夹方向移动,以增加有效夹秧长度。

  2、夹紧度和夹苗位置调整。根据秧苗老嫩、长短来调整。松开夹紧度调节螺母,把分插杆往上移动,加长短撑杆的工作长度,夹紧度大;反之,则小。夹苗位置主要是调整秧箱与秧夹相对位置。松开秧箱滚动轮螺母,向上移动滚动轮架,夹秧间位变低,反之,则高。

  3、秧夹与秧门板的相对位置。松开秧门板连接螺母,将秧门板上下移动,接着调整秧箱滚轮架高低,使秧门下边比秧箱前缘高。

  4、秧夹进入秧箱深度和分秧距离。松开螺母,上下移动秧夹调节板,以固定秧夹的三角挡片前缘进入秧门内10毫米为宜。根据秧根长短,以秧夹夹秧时能拉开秧根为止。

  5、插秧深度。松开螺母,调换深浅调节板的方向和螺孔位置,调好后拧紧,深浅有40、55、70毫米三级。-般早稻插最浅或次浅级,晚稻插最深或次深级。

 穴株数是由插秧机取秧块的面积来确定。它与秧块的大小,高度,宽度有关。因此,穴株数的调整,由横向取秧量,纵向取秧量,送秧量三方面组成。

  横向取秧量的调整,即取秧块宽度的调整。横向取秧量三个档位可以调整,20,24,26。它的意思是插秧机在取秧时将横向宽度28厘米的秧块分20,24,26次取完。取秧次数与取秧块宽度为28除以20,24,26等于1.4,1.17,1.08厘米。

  调整技术方法,必须在苗箱移动到最左或最右边时,将插植离合器拨到连接的位置,发动机熄火,旋转圆板,使圆板上的数字转到螺栓口处,用螺栓固定即可。

  纵向取秧量的调整,即取秧块高度的调整。纵向取秧量有8一17毫米的10个档位,每个档1毫米的调节。它是通过调节秧苗移送支架箱孔位置及秧苗移送螺杆长度来实现的。当纵向取秧量调节手柄位于8一11毫米时,对应为3孔,最下的孔。位于11一15毫米时,对应为2孔,中间的孔。位于15一17毫米时,对应为1孔,最上的孔。

插秧机是通过调节纵向取秧量及横向送秧量来调节秧针取秧面积,从而改变每穴株数。如手扶步行式PF455S插秧机的纵向取秧量调节范围在8—17毫米,共10个档位,每调整一档变化1毫米,手柄向左调,取秧量增多,向右调,取秧量减少。“标准”位置时取苗量为11毫米,需要用取苗卡规来调整。横向送秧调节装置设在插植部支架上的圆盘上,标有“26、24、20”三个位置,分别表示秧箱移动10.8 毫米、11.7 毫米和14毫米。横向与纵向的匹配调整可形成30种不同的小秧块面积,最小取秧面积为0.86平方厘米,最大为2.38平方厘米。一般情况下先固定横向送秧的档位,后用手柄改变纵向取秧量。根据这一原理,就可以针对秧苗密度调整取秧量,以保证每穴合理的苗数。

是由纵向取秧量与横向取秧量所组成的小土块的面积构成的。取秧面积大,取秧量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