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 鸡球虫病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鸡球虫病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鸡球虫病是鸡常见的一种急性流行性原虫病。以消瘦、贫血、血痢、生长发育受阻为特征。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急性型:多见于雏鸡。病初精神委顿,羽毛逆立,头蜷缩,食欲不振。下痢,排血红色或棕褐色血便。鸡盲肠球虫主要侵害盲肠,表现为盲肠肿大,黏膜出血或坏死,内充满血液或血样凝块。小肠球虫主要侵害小肠中段,使肠壁增厚、严重坏死,肠管内充满血液或血样凝块。病程3~5天死亡。
  慢性型:多见于4~6月龄鸡及成鸡。表现为逐渐消瘦,贫血和间歇性下痢。

4 诊断

4.1 鸡群中无症状有卵囊的隐性感染极为普遍,因此,必须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和检查病原体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实验室诊断
  对急性病鸡应检查肠道的病理变化,同时由病灶部刮取病料,检查是否有裂殖体、裂殖子或配子阶段的虫体。对慢性病鸡或进入康复阶段的病鸡,可取粪便检查,发现大量卵囊即可确诊。

 防治

  搞好鸡舍环境卫生、防止饲料、饮水被粪便污染。粪便应彻底清理,消灭卵囊。粪便应堆积发酵处理。保持鸡舍干燥,防止潮湿。
  采用药物预防是控制球虫病的主要措施。抗球虫药种类很多,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正确诊断,有针对性的用药。根据不同预防对象,合理选用抗球虫药。肉鸡生长周期短,可普遍使用抗球虫药;蛋鸡、种鸡生长周期长,可在饲料中加入低于肉鸡用药浓度的预防性抗球虫药。采用穿梭用药和轮换用药方式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目前应用球虫疫苗预防球虫病可克服抗药性和药物残留的影响,正逐渐取代药物预防。

鸡球虫病的症状

1、临床上根据球虫病发病部位不同分为盲肠球虫病和小肠球虫病。 盲肠球虫病:3-6周龄幼鸡常为此型,由柔嫩艾美耳球虫引起。病鸡早期出现精神萎靡,拥挤在一起,翅膀下垂,羽毛逆立。闭眼瞌睡,下痢,排出带血液的稀粪或排出的全部是血液,食欲不振,鸡冠苍白 ,发病后4-10天死亡,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50-100%。 小肠球虫病:由柔嫩艾美耳球虫以外的其它几种艾美耳球虫引起,较大日龄幼鸡的球虫病为此种类型,这种类型的球虫病病程较长,病鸡表现冠苍白,食欲减少,消瘦,羽毛蓬松,下痢,一般无血便,两脚无力,瘫倒不起,最后衰竭死亡,死亡率较盲肠球虫病低。

2、根据球虫病发病时间长短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诊型。 急性型:精神不振,缩颈,不吃食,喜卧,渴欲增加,排暗红色或巧克力血便,有的带少量鲜血,羽毛松乱,拉稀,消瘦,贫血,多见于发病后4、5天死亡,耐过的病鸡生长缓慢,病程2-3周,死亡率可达50%。 慢性型: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但比较轻微,病程长,可达几周或数月,病鸡间歇腹泻,消瘦,贫血,成为散播疾病的传染源。 亚临诊型:无症状,但可造成肉仔鸡生长缓慢,蛋鸡产蛋量下降。

鸡球虫病的防治措施

1、卫生管理 雏鸡与成鸡应分群饲养,成鸡多为带虫者,以免带虫的成年鸡散播病原导致雏鸡爆发球虫病。保持垫料的干燥,有效 控制球虫卵囊的发育。及时扩群,让鸡群有一个充足的活动空间,减少鸡只与球虫卵囊的接触机会。加 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和鸡场卫生,定期清除粪便,堆放、发酵以杀灭卵囊。保持饲料、饮水清洁,笼具、料槽、水槽定期消毒,一般每周一次,可用沸水、热蒸气或3%—5%热碱水等处理。据报道:用球杀灵和1∶200的农乐溶液消毒鸡场及运动场,均对球虫卵囊有强大杀灭作用。每千克日粮中添加0.25—0.5mg硒可增强鸡对球虫的抵抗力。补充足够的维生素K和给予3—7倍推荐量的维生素A可加速鸡患球虫病后的康复。

2、化学药物防治 在生产实践中,预防球虫病,必须早期投药,一般在12日龄前使用。 抗球虫药物的种类和品种繁多,作为饲料中添加应选用对多种球虫敏感、高效,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并且能耐压粒高温,不与饲料中营养成分和常用药物发生反应和拮抗作用的品种。目前常用的抗球虫药物依球虫产生耐药性的速度从快到慢大概为:喹啉类最快,氯羟吡啶次之,磺胺类、呋喃类、氯苯胍、氨丙啉、球痢灵,尼卡巴嗪更次之,聚醚类抗生素较慢。 制订科学的用药方案。长期单一地使用一种抗球虫药物,球虫容易产生耐药性,使药物失去效果,甚至对该药物结构相似和作用机理相同的药物也产生交叉耐药性,所以应制订科学的用药方案,以减缓耐药性,提高药物防治效果。 氯苯胍:预防按30—33 mg/kg浓度混饲,连用1—2个月,治疗按60—66mg/kg混饲3~7d,后改预防量预以控制。 氯羟吡啶(可球粉,可爱丹):混饲预防浓度为125—150 mg/kg,治疗量加倍。育雏期连续给药。 氨丙啉:可混饲或饮水给药。混饲预防浓度为100—125mg/kg, 连用2—4周;治疗浓度为250 mg/kg,连用1—2周,然后减半,连用2—4周。

鸡球虫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措施

一、 流行情况:

鸡球虫病是由单细胞生物引起的鸡盲肠和小肠出血、坏死为特征的寄生性原虫病。主要感染2周龄以上的雏鸡及育成鸡,特别是阴雨潮湿季节及圈舍拥挤、卫生差、蛋鸡育成期限饲阶段引起本病 ,多因鸡采食被求虫卵囊污染的粪便、垫料后经消化道感染。

二、主要症状及剖检变化

1、 盲肠球虫 :病鸡表现无神、拥挤在一起翅膀下垂、羽毛松乱、闭眼昏睡、便血 、鸡冠苍白,剖检贫血、肌肉苍白,盲肠肿大内充满大量血液或血凝块。

2、 小肠球虫 :病程长、病鸡表现消瘦、贫血、苍白、食少、消瘦、羽毛蓬松、粪便带水、消化不良或棕色粪便、两脚无力瘫倒不起、脖颈震颤。 衰竭而死。剖检小肠肿、粘膜增厚或溃疡、出现针尖大密集出血点或坏死灶。严重小肠内充满血液

三、防治措施:

1、加强卫生与饲养管理,保持鸡舍透风、干燥、避免鸡群拥挤,及时更换垫料。

2、药物防治在选用球虫药防治时,要结合清粪,,补充VA及VK,常能缩短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