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育苗是随着现代化农业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而出现的一项成熟的农业先进技术。工厂化育苗一般是以大型日光温室,标准塑料大棚群为基础,拥有培养土配置混合机、育苗播种机、育苗催芽室、绿化室、机械传送系统、秧苗生长控制系统及自动喷灌等设施,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水稻规模化生产中采取的主要育苗方式。工厂化育苗除备足良种,搞好种子处理并必须脱芒外,其他处理与一般育苗相同。其主要技术环节如下:
(1)建育苗大棚,做好育前准备。建大棚是工厂化育苗的主要技术环节之一,他的优点是空间大,采光好,增温快,保温强,操作方便,成本低,有利于防御春寒。建大棚就是本着就地取材、坚固方便的原则,高度以适合作业为度,一般规格高1.5—2.7米,宽5-6米,长度可以灵活掌握,简易的可以用竹木结构,拱形骨架,有条件的可用铝合金钢管、镀锌铁管、钢筋等材料。塑料大棚膜应是无毒的、无滴、耐低温、防老化的农膜,棚顶塑料为一整体膜,棚裙膜的底角埋在土中,顶棚膜与棚裙膜分别固定在骨架上,为防止风损棚膜,在农膜外骨架间顺着骨架方向勒上尼龙绳,压紧固定牢靠,防止松动。大棚的走向应与当地育苗期间主风向平行。大棚排列应因地制宜,距离至少留出1.5米作业道,周围挖好排水沟。同时要安排好作业室,装好水电设施和催芽、播种机械及出苗室、秧盘,并备好营养土等物资。
(2)做置床:与一般旱育苗相同,大棚内一般做两排置床,中间留出50厘米作业道。
(3)催芽:为了便于播后出苗快并整齐一致,一般需催芽播种,但以种芽破胸为度。工厂化育苗催芽最好用自动破胸催芽器催芽,出芽快而一致,然后用脱水机脱水晾芽。
(4)播种。摆秧盘、装土、整平。浇水、播种、覆土全部由机械完成。自动化播种需12人操作,每小时播盘500左右。半自动手摇式播种机播种需15—20人作业,每小时可播种300盘左右。在作业中应经常检查和排出故障。
(5)秧苗管理。在播种后进入蒸汽出苗室,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稻芽露出土面1厘米左右,种子根长到3厘米,这一过程叫出苗。播种后加温到稻芽出土约需48小时,出土后温度降到25℃,再经过24小时,就可以出室。出室前1—2小时,要每隔1小时检查一次,以便降温出室。外界气温低时应上午出室。应出室时不出室则出苗过长徒长,易造成白化苗,稻苗在置床上经适宜光照、温度、湿度条件下生长,由白色逐渐转为绿色,称之为绿化期。此时应该注意的是刚出蒸汽出苗室的种芽不能突遇强光高温(25—30℃为宜),否则易受灼伤,并发生生理性障碍,轻则干枯,重则出现白化苗现象。为此要在秧盘上罩盖纱布或其他遮光覆盖物,已减弱强光照射。2—3天后秧苗转绿并长出新叶后,揭去遮光物。,其他管理与软盘育苗相同。秧苗长到1叶1心时绿化期结束,进入炼苗期,也就是硬化管理期。管理方法与软盘育苗相同。
上一篇: 黑皮鸡枞菌种摇瓶液体发酵最适转速是多少?
下一篇: 桃树结果后怎样剪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