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锈病
症状特点
主要危害叶片。叶面密生锈褐色粉斑,布满锈粉,叶片不能食用。
病原及发病特点
韭菜锈病由担子菌亚门的锈菌目、葱柄锈菌〔Pucciniaporri(saw.)wint.=P.allii(DC.)Rudolphi〕侵染引起。在广东,病菌以夏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在寄主作物间辗转传播危害,完成病害周年循环,越冬期并不明显。温暖而多湿的天气有利于侵染发病。过分密植,偏施氮肥,植地低洼排水不良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尚缺调查。一些一般表现较强抗病性的品种(详见韭菜菌核病中所列)是否也抗锈病,有待于各地进一步观察确定。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寻找和选用抗病品种。
(2)管理好肥水。尤应避免浇水过度与偏施氮肥,提倡适时喷施叶面营养剂以增强植株抗性,有助于减轻危害。
(3)早喷药预防和控病。应于植株尚未完全封行、病害发生前,最迟于见病时就需动手喷药。除参照葱锈病用药外,还可喷施50%超微硫磺悬浮剂200~300倍液,或20%石硫合剂膏剂150~2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75%百菌清(1:1,即混即喷)600~800倍液,7~10天1次,连喷3~4次,交替喷施,喷匀喷足。
上一篇: 如何防治为害绿豆的地老虎?
下一篇: 波尔多液的配制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