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杆菌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鸡在各种年龄均可发生。有的表现为急性败血性经过,有的则以慢性或隐性感染为主。病鸡、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为典型的经蛋垂直传播疾病,亦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感染。患病的种鸡产蛋率下降,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下降,并发生卵巢炎。患病小鸡表现衰弱,拉白痢,发病急,死亡快。
梅州市一养鸡场,雏鸡在1-2周龄时发生鸡白痢的病例。该饲养场约有1500只新进雏鸡,在1周龄多时开始发病。由于该专业户以前没有养过鸡,经验不足,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部分雏鸡慢慢衰弱死亡。雏鸡发病率约为54%,死亡率约为35%。
临床症状
病雏精神委顿、衰弱,低头缩颈,羽毛蓬松,食欲下降。由于体温升高怕冷寒颤,常扎堆挤在一起,闭眼嗜睡。病雏最明显的临床表现是下痢,排出灰白色稀便,泄殖腔及周围羽毛沾满白色粪便,由于排便次数多,泄殖腔口被干燥粪便糊住。部分病雏排便困难,可见呻吟。有的病雏还出现喘气、呼吸困难;有的可见关节肿大,行走不便、跛行。
病理变化
部分解剖雏鸡无明显的病变,属急性死亡。部分病死雏鸡可见其脐环愈合不良,卵黄吸收不良,外观呈黄绿色,内容物稀薄;肝脏肿大有条状出血,表面有雪花样坏死灶;心肌、肺脏和肌胃出现黄白色坏死灶或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部分雏鸡盲肠内有干酪样物,开成“盲肠芯”。个别病鸡肾脏充血、出血,输尿管内有灰白色尿酸盐。
实验室检查:
①细菌分离鉴定 无菌操作采取病死鸡肝脏、肺脏组织,剪碎研磨后接种在麦康凯琼脂平板、SS琼脂平板和血液琼脂平板,37℃培养24小时后,麦康凯琼脂平板、SS琼脂平板出现细小、无色透明、圆形的光滑菌落;血液琼脂平板上出现灰白色、边缘整齐、不溶血的菌落,将菌落分离出来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沙门氏菌。
②血清平板凝集试验 从发病鸡群中随机抽取了12份全血进行全血平板凝集试验。其中3份呈现100%凝集,4份呈现75%凝集,3份呈现50%凝集。在抽取的12份全血中有10份为阳性,阳性率为83%。
根据病鸡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后经过实验室的细菌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诊断,确诊为鸡白痢沙门氏杆菌病。
防制措施
防治本病发生的原则是杜绝病原的传入,消除群内的带菌鸡与慢性感染病鸡,同时必须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和隔离制度。
①保证鸡群各个生长阶段、生长环节的清洁卫生,杀虫灭鼠,防止粪便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和环境等。
②加强饲养管理,每次入鸡前都要对鸡舍、设备、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并至少空置一周。饲养期间,注意定期消毒。育雏室还要做好保温与通风换气的合理措施,保证栏舍良好的温度、湿度、密度和通风,尽量减少不良刺激。
③定期检疫,净化鸡群。鸡白痢的最大传染源是带菌的母鸡,所以建立无白痢沙门氏杆菌种鸡群具有重要的意义。可采取鸡白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定期检疫,每年抽检2-3次,并根据检测的结果不断地改善防疫措施,直至把带菌鸡全部检出淘汰,逐步建立一个健康的鸡群,从而培养出健康的后代雏鸡,切断本病传播的各个环节。若发现病鸡,要迅速隔离消毒。此外,在禽场范围内须防止鸟类或其他动物进入散播病原。
④选择敏感药物预防和治疗,防止本病的扩散。常用的磺胺类药物以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二甲嘧啶为首选药。抗菌药物金霉素、土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对鸡白痢均有较好的疗效。
经喂药后,该场雏鸡死亡率开始下降,病情好转,食欲逐渐恢复,症状逐渐消失。
根据鸡白痢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表现不难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则需要通过血清学方法和细菌分离鉴定。
1.血清学诊断 方法包括全血平板凝集试验,血清或卵黄试管凝集试验,全血、血清或卵黄琼脂扩散试验,ELISA等。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目的选择使用,但临床上最常用的还是全血平板凝集试验。
2.细菌分离鉴定 主要用于实验室确诊。可从病死鸡的肝、脾、未吸收的卵黄、病变明显的卵泡和睾丸等处分离细菌。一部分病料直接在胰胨肉汤琼脂、SS琼脂或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另一部分接种于亮绿四硫磺酸盐或亚硒酸盐增菌液中,经37℃培养24h和48h,分别取培养物在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24h后取出观察。对可疑分离物可进一步做生化鉴定和血清学鉴定。若已用过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后再采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会对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七、防治
1.预防措施
(1)定期检疫,净化种鸡群:雏鸡白痢的最大传染源是带菌母鸡,所以建立无白痢种鸡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做法是挑选和引进健康种鸡、种蛋,建立健康种群。到40~70日龄通过血清凝集试验进行第一次检验,及时剔除阳性鸡及可疑鸡,以后每隔一个月一次,直至全群无阳性鸡,再隔两周做最后一次检查。如无阳性鸡,则为健康群。以后每年春秋两季对种鸡检查一次,凡检出一只阳性鸡,应进行细菌学诊断,并重复上述净化过程。对已感染的鸡群应每隔2~4周检疫一次,直至把带菌鸡全部检出淘汰。
(2)采用全进全出和自繁自养的管理措施及生产模式。
(3)加强饲养管理:每次人鸡前都要对鸡舍、设备、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并至少空置一周。饲养期间,注意合理分配日粮及定期带鸡消毒。育雏室还要做好保温与通风换气的合理措施。
(4)种蛋入孵前要做好孵房、孵化机及所有用具的清扫、冲洗和消毒工作。入孵种蛋应来自无病鸡群,以0.1%新洁尔灭喷洒、洗涤消毒,或用0.5%高锰酸钾浸泡1min,或1.5%漂白粉溶液浸泡3min,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30min。
(5)合理使用药物预防:雏鸡出壳后可用福尔马林(14ml/m3)和高锰酸钾(7g/m3)在出雏器中熏蒸15min,并在饮水或饲料中适当加入有效抗菌药物。由于沙门氏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因此要十分注意药物的选择与合理使用。
2.治疗 鸡白痢可采用该菌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选择药物前,最好先利用现场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另外,根据农业部新发布的《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以往常用于预防和治疗本病的硝基呋喃类药物和氯霉素等都已被禁止用于食品动物,故选择药物前最好向有关部门咨询。
(1)磺胺类药物:以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为首选药。
(2)抗菌药物:金霉素、土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对鸡白痢均有较好的疗效。
以上药物的使用要严格按照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进行。
诊断要点
3周龄以下的雏鸡,白色下痢,死亡率高,肝脾肿大,肝有特殊条纹的变化,部分脏器和肠道有坏死点或结节。 成年鸡卵巢萎缩,卵黄呈青色或灰黑色。
治疗措施
防治鸡白痢的关键在于及时清除和淘汰鸡群中的带菌鸡,建立净化的种鸡群。
种鸡场应定期进行鸡白痢检疫,发现病鸡及时淘汰。种蛋入孵前用甲醛气体熏蒸消毒。 鸡舍、育雏室的一切用具要经常清洗消毒,孵化器在应用之前,要用甲醛气体熏蒸消毒。
对3周龄以下的雏鸡要用药物控制发病,出壳后至5日龄,每千克饮水加庆大霉素10万单位;6日龄~10日龄,在饲料中要加痢特灵0.02%~0.04%;11日龄起,停药3天,无发病苗头,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土霉素2克,连用5天~7天。也可在其饲料或饮水中加入0.1%的链霉素进行预防,连续用药9天~10天。用于治疗时,药量应加倍,但要防止药物中毒。对重病雏鸡可用卡那霉素治疗,每只鸡每天用1毫升,分两次胸部肌肉注射,连用2天~3天。
各日龄的鸡要分开饲养,尽可能在网上饲养雏鸡,新购入的雏鸡要严格检疫、隔离观察。饲养密度要适中,不可过于拥挤。清出的粪便要在远离鸡舍的地方发酵处理。鸡舍内要保持干燥。
病鸡与健康鸡隔离,死鸡要焚烧或深埋,被病鸡粪便污染的垫草要集中烧毁,被污染的地面要铲除表土,墙壁和围栏等最好进行火焰消毒。
上一篇: 槐树如何施肥
下一篇: 茄子嫁接有几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