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水稻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选用抗病良种并选用无病区域的稻种栽培,是防治稻曲病的有效技术措施。因此要淘汰感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和比较抗病品种。
2.消灭初侵染源 清除田间杂草,深翻土地;翻耕整地时,结合防治纹枯病,捞除浮渣,消灭越冬菌核;发现田间有病株应及早拨除并深埋,发病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后应进行深翻,以便将菌核埋入土中。避免在病田留种,及早将发病的秕谷烧掉,以免病菌传播;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是消灭种子带菌,防止初侵染源的有效措施。种子消毒可选用2~3%石灰水、50%多菌灵500倍液、70% 402抗菌剂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500倍液强氯精浸种12小时。
3.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施肥上应科学合理施肥,氮、磷、钾肥应配合使用,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强稻株抗病能力,切忌迟施、偏施氮肥。水份管理上要合理灌溉,稻田宜干干湿湿,适时适度晒田,增强稻株根系活力,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水稻的抗病性,以减轻发病。
化学防治
采用药剂防治,要掌握好防治时期。在稻曲病菌侵入前期或刚侵入时施药,即在水稻孕穗后期、破口期及齐穗期施药,最迟不能迟于齐穗期,最佳时期应选在孕穗后期,即水稻破口前7天左右。
1.在水稻孕穗后期和破口期,每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150毫升加水50公斤各喷雾1次。 2.每亩用5%多菌酮可湿性粉剂150克;或每亩用18%多菌酮乳粉500克加水60公斤,在水稻孕穗期喷雾。该药是目前药剂中防治效果最好的。
3.每亩用50%DT杀菌剂100~150克,加水50~75公斤,在水稻孕穗中期和末期各喷施1次。
患稻曲病的水稻病株症状:受害稻穗有1~5粒病粒,形状比健康粒大3~4倍,黑绿色外壳有龟裂,被覆一层黑绿色粉状物(孢子),严重时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并影响稻米加工的质量。
防治方法:在水稻抽穗前7~10天用药:
1、乌米净30%的湿性粉剂每公顷1500克,稀释400~500倍叶面喷雾。
2、好立克20克加水30公斤在晴天叶面喷雾。
上一篇: 羔皮和裘皮的主要界限是如何划分的?
下一篇: 珙桐如何进行嫁接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