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亲本种子的提纯
做好亲本种子的提纯复壮工作,是优良品种的优良种性得以持久保持的基础。目前生产上常用的种子提纯复壮方法有“二圃制”、“三圃制”、“株系循环法”(适用于稻麦等禾本科自花授粉作物的种性保持)、“自交混合选择法”(适用于常异花授粉作物的种性保持)以及杂交水稻制种上的“三系七圃法”等。其中,株系循环法由于方法简便、原种生产周期较短、繁殖系数较高、提纯效果较好、生产成本较低等因素,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禾本科自花授粉作物的稻麦常规种子的提纯复壮工作。
(2) 种子基地选择
在选择种子基地时,除了要考虑种子基地的土壤结构、肥力条件、生产管理水平、机械化作业水平、隔离条件、种子生产者素质及植物检疫要求外,应重视前茬作物的种植情况。确定种子繁殖田时,应当要求种子生产者提供前作档案,证实种子田不存在自生植株或者种植过同种的其它品种。
(3 ) 种子的隔离繁殖
种子的隔离繁殖是杜绝外来花粉污染,防止生物学混杂,保持品种优良性的重要一环。这在杂交种子生产中已经得到高度重视,而在常规作物种子生产中则容易被忽略。种子的隔离繁殖有距离隔离、花期隔离和屏障隔离三种。按照种子生产规程,种子的花期隔离,杂交种子应在20-25天以上。在稻麦等农作物常规种子繁殖中,其隔离距离要求在25米以上,油菜、玉米的隔离距离在800米以上。
(4 ) 严格去杂去劣
田间去杂去劣一般分别在苗期和抽穗至成熟前进行。在种子生产过程中根据品种众数植株的性状表现,淘汰种子田中的杂株和劣株。田间多次去杂去劣可以有效地去除杂株,提高繁殖种子纯度,是防止品种混杂退化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5 ) 建立种子生产质量保证制度
在种子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种子的生产,要建立完善的种子质量保证制度,在种子生产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防止发生人为的机械混杂的发生。如在播种时做到“四清”,即品种清、装种用具清、播种用具清、播种田块清;收获种子时要做到单收、单打、单晒、单运、单藏,在用机械收割时最好用专用包装袋装运种子,并由专人负责。在接收和发放良种时,要求有完好的内外标签。
(6 ) 建立完善良繁队伍
种子生产企业和种子生产基地要建有相对稳定的良种繁育技术队伍,既能胜任亲本种子的提纯工作,又能对种子生产的各个技术环节进行技术指导。
(7) 改善栽培条件
1、搞好提纯;
2、严格去杂去劣;
3、防止生物学混杂;
4、严防机械混杂。
上一篇: 冬前小麦旺苗的原因有哪些?
下一篇: 久贮的大白菜还能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