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怎样防治小麦金针虫? 小麦

怎样防治小麦金针虫?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金针虫幼虫长期在土壤中栖息为害,防治较为困难。根据金针虫的发生规律及田间管理特点,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要手段,采取成虫防治与幼虫防治与结合,播种期防治和生长期防治相结合,人工诱杀与药剂治虫相结合,可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1、农业技术措施。

  (1)精细整地,粗耕细耙,杀伤虫源;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轮作倒茬或水旱轮作。

  (2)浇水可减轻金针虫为害。当土壤湿度达到35-40%时,金针虫即停止为害,下潜到15-30厘米深的土层中。在早春小麦拔节后,气温回升,金针虫开始活动并危害小麦的基部节间,此时也适逢小麦生长需水时期,因此及时进行浇水,可起到即防虫又能促进小麦高产的效果。

  2、化学药剂防治。

  (1)药剂拌种。采用目前高效无公害的拌种剂丰洽或者农洽三合一或者氟虫腈进行药剂拌种,减少危害。

  (2)毒土、毒饵治虫。在黄昏时撤在田间麦行,利用地下害虫昼伏夜出的习性,将其杀死。

  (3)灌根。对于冬前小麦出现因金针早危害造成的死苗,要及早进行灌根,防止虫害的漫延。对于出现虫害的地段要适当增加灌根面积,提高防治效果。

  3、灯光诱杀。

  利用金针虫成虫趋光性,于成虫发生期在田间地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田间虫卵数量。

  值 得注意的是,对于冬前未进行用药防治的麦田,在返青期还要密切关注虫害,因为3月中下旬仍有一次虫害高峰期,一旦有虫害发生,要立即采取措施,尽快用药, 早控制,尽量减轻损失。金针虫幼虫经过2至3年才能孵化为成虫,在地下活动的时间较长,所以还要克服松懈思想,对于出现危害的地段,应立即药剂灌根,严控 虫害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