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 提高鸡群均匀度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提高鸡群均匀度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在培育期间,要获得健康均一、体重达标、均匀度高的鸡群,除搞好鸡舍内外环境消毒、创造适宜鸡群生长发育的较为安全的生存环境,按照鸡群不同时期的体重和体况供给不同配方饲料外,分群管理是培育出健康均一、体重达标、均匀度高的鸡群的有效措施。
为了减少分群抓鸡带来的鸡群应激,分群一般要结合其他工作进行。首先是雏鸡入舍时分群,根据手感将雏鸡分为壮实、一般、较弱3群,淘汰病、弱、残雏。强壮雏养在育雏笼下层,较弱雏养在育雏笼上层,上层温度高,宜通过加强管理,补饲蛋白饲料,使弱鸡强壮起来,弥补先天不足。其次是通过1周时的断喙,认真仔细地将雏鸡分为3群,淘汰过于消瘦鸡只,对较弱鸡群采取刺激食欲方式,使其多采食,促其生长;再次是进行鸡新城疫二免时在群中挑强,挑弱,将鸡群作进一步整顿;转入育成舍时,再进行仔细分层分笼饲喂。育成期间,每2周进行1次称重,及时调整鸡群进行针对性管理,以免接近性成熟时,体重偏差太大,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转入育成期时,根据鸡群情况,对超过理想体重的鸡群,逐渐更换营养浓度较低的饲料;对体重低于理想体重的鸡群,继续饲喂雏鸡饲料,充分利用鸡群12周龄前体重快速增长的潜力,使鸡群体重尽快达到理想标准,然后逐渐更换营养浓度较低的饲料;对体重接近,达到理想体重的鸡群,通过1周限饲,逐渐更换营养浓度较低的饲料。以后定期监测,及时调整,在保证体重达标的情况下,一直喂至达到理想的性成熟体重。

1、分群管理 : 在整个育成期每隔一段时间要调整一次鸡群,按鸡只大小分群饲养,对体重小的群体增加营养,使其体重迅速增加同时,对体重大的群体,进行限制饲养。从而较快地提高鸡群均匀度。

2、降低饲养密度:地面平养:7~14 周龄10~22只/㎡,15~20 周龄6~8 只/㎡;网上平养;7~14 周龄12~14只/㎡,15~20 周龄8~10 只/㎡;立体笼养:7~14 周龄20~24 只/㎡,15~20 周龄12~16只/㎡。

3、提供足够的食槽:育成阶段,一定要提供足够的食槽,每只鸡应占料槽10~12 ㎝,或每百只鸡用料桶5~6 个。

4、做好防疫工作: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应有严格的消毒制度,严格地按程序接种疫苗,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地进行预防性的投药,定期驱虫。

首先是雏鸡入舍时分群,根据手感将雏鸡分为壮实、一般、较弱3群,淘汰病、弱、残雏。强壮雏养在育雏笼下层,较弱雏养在育雏笼上层,上层温度高,宜通过加强管理,补饲蛋白饲料,使弱鸡强壮起来,弥补先天不足。其次是通过1周时的断喙,认真仔细地将雏鸡分为3群,淘汰过于消瘦鸡只,对较弱鸡群采取刺激食欲方式,使其多采食,促其生长;再次是进行鸡新城疫二免时在群中挑强,挑弱,将鸡群作进一步整顿;转入育成舍时,再进行仔细分层分笼饲喂。育成期间,每2周进行1次称重,及时调整鸡群进行针对性管理,以免接近性成熟时,体重偏差太大,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转入育成期时,根据鸡群情况,对超过理想体重的鸡群,逐渐更换营养浓度较低的饲料;对体重低于理想体重的鸡群,继续饲喂雏鸡饲料,充分利用鸡群12周龄前体重快速增长的潜力,使鸡群体重尽快达到理想标准,然后逐渐更换营养浓度较低的饲料;对体重接近,达到理想体重的鸡群,通过1周限饲,逐渐更换营养浓度较低的饲料。以后定期监测,及时调整,在保证体重达标的情况下,一直喂至达到理想的性成熟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