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除草剂的选择。首先要选用适宜的除草剂,蒜田封闭型除草剂如二甲戊灵,施田圃,乙草胺应根据土质、肥力水平,使用原则沙质土壤应为150—200毫升/677m2,粘土地应为200—250毫升/667m2,喷洒一定要均匀一致,避免漏喷现象,不要随意加大施药量,避免对大蒜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因除草剂造成的伤苗沤根现象,致使蒜叶变黄,一经发现,可选用硫酸钙(生石膏粉)20千克/667m2用水冲施,5—7天后可解除除草剂造成的危害,植株叶片开始由黄叶转变为绿叶,防治效果达100%。
3.5 田间管理不当,引起的植株伤害,由于黄淮地区属黄河冲击性土壤,土壤含盐碱性,施用氮素肥料过多,温度出现忽高忽低现象,又长期不适用过磷酸钙,光照不足而引发的各种病害,造成植株生长不健壮,春季幼苗生长缓慢,群众俗称鸡爪状,叶尖变黄等,在防治病害时,要考虑土壤是否缺钙。根据上述情况反应,中牟各乡镇蒜农,结合防病用药,再冲施硫酸钙20千克/667m2,防治效果显著。其次防止倒伏,据2011年黄店镇石家村石留栓种植的一亩大蒜,底施20千克硫酸钙,年后结合浇水又冲施20千克,抽薹期又冲施20千克。大蒜植株表现秆硬,叶色绿,叶片厚度增加,大蒜收获时仍不倒伏,根系不早衰,与相邻地块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
3.1 以有机肥为主,配施化肥。在耕作前,应尽量增加有机肥的施用数量,或利用秸秆还田,大搞积肥活动,将保证土壤又足够的有机质含量,一般每亩3000—4000公斤,三元素复合肥每亩50公斤,在偏碱性的土质上配施过磷酸钙每亩40—50公斤,因为过磷酸钙中含有钙元素或施用硫酸钙20公斤。钙能提高茎杆的硬度,促进纤维的合成,延缓根系衰老,并能促进其它元素的吸收利用,提高抗性,增加产量和品质。
3.2 做到深耕细作,增加土壤活性。大蒜连年种植造成重茬现象,使土壤中留下大量的病菌,同时带菌的病残体及其它田间寄生物都是重要的侵染之源,一旦遇到适宜的气候条件,病菌就会侵染蒜苗,造成病害的严重发生。由于种蒜长期旋耕,浅耕,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质变劣,耕层变浅,根系不能下扎,土壤深层中的矿质元素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作物的吸收作用,降低了抗性。
3.3 合理密植及精细管理。首先要合理密植,密度过大,影响通风透光,相互争夺养分,密度过小,浪费地力和空间。在播种时应根据以下原则确定密度,肥地以密,薄地以稀,早熟品种以密,晚熟品种以稀,氮素肥料施用大以密,氮素肥料施用少以稀。大蒜晚熟品种适宜密度在2.5—3万株/667m2,早熟品种3—3.5万株/667m2。可以减少二次生长现象,防止倒伏早衰现象,其次要加强田间管理,拔除杂草,增加田间空气流动,避免争光减少养分流失。第三,春季气温低,浇水时应防止大水漫灌,提高地温,利于蒜苗生长,病害发生程度轻,利于培育壮苗。
上一篇: 红蒜种植该怎么施肥?
下一篇: 克服桃树再植障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