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果树园艺 > 石榴 > 石榴干腐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石榴

石榴干腐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石榴干腐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温度决定发病的早晚,发病温度为12.5-35℃,最适温度为24-28℃。雨水和相对湿度加速了病原茵的传播危害速度,相对湿度95%以上时孢子葫发率99%;相对湿度在90%时荫发率不减,但萌发速度变慢;相对湿度小于90%时几乎不萌发。7-8月在高温多雨及蛀果或蛀干害虫的作用下,加速了病情的发展。

1、冬春季节结合消灭桃蛀螟越冬虫蛹,清除搜集树上树下干僵病果烧毁或深埋,辅以刮树皮、石灰水涂干等措施减少越冬病源,还可起到树体防寒作用。

2、坐果后套袋和及时防治桃蛀螟,可减轻该病害发生。

3、从3月下旬至采收前15天,喷洒1︰1︰160的波尔多液或4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5次,防治率可达63%-76%。黄淮地区以6月25日至7月15日的幼果膨大期防治果实干腐病效果最好。休眠期喷40%福美胂400倍液或3-5波美度石硫合剂。

4、选育和发展抗病品种。

石榴干腐病主要危害果实,也侵染花蕾、花朵、果台和新梢。

  该病在开花时即开始侵染危害植株,受害花的共瓣最初为褐色,后扩大到花萼、花托。花萼产生黑褐色椭圆形凹陷小斑,最终使花整个变为褐色。幼果一般在萼筒处先出现豆粒大小的不规则浅褐色病斑,果实籽粒也从病斑处开始腐烂,直至整个果实变褐腐烂。花和幼果严重受害时早期落果,或干缩成僵果悬挂在枝上。僵果上差生许多黑色颗粒体,僵果内的种子、隔膜等部位也可找到这些颗粒。枝干受害后,秋冬产生灰黑色不规则病斑。翌年春季变成油渍状灰黑色病斑,病斑周围裂开,导致病皮翘起剥离,严重时枝干枯死。

病菌在病果枝上越冬后主要靠风雨传播,从寄主的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多次形成分生孢子重复侵染,一般发病始期在6月中旬8月上中旬至成熟前为发病高峰期,干腐病的发生早晚轻重与温湿度降雨虫害等因素密切相关。气温在2428时遇雨即发病,采收前1个月遇阴雨连绵将大发生,35d即可形成核桃至鸡蛋大小的病斑,一般多于萼筒下部及果面贴叶处先发病

防治措施:

(1)农业措施冬春修剪时,要清除病果、病枝、病果台。生长期清除树上树下的病组织以清除菌源,降低病原基数。及时施肥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性。及时防治害虫,减少虫害造成的伤口。坐果后及时套袋,切断侵染途径。修剪时尽量避免大伤口,控制春季修剪,减少病菌从伤口侵入的机会。

  (2)喷药保护果实一般年份,从花至采收期,喷药4至5次。喷布1:1:200倍的波尔多液、40%多菌灵500至800倍液或50%可湿性甲基托布津500至800倍液,防效较好。冬季可全园喷布40%福美胂600倍液或3至5度的石硫合剂,可铲除病源。由于干腐病发病期正值石榴花期,人工摘除病花也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