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甘薯 > 甘薯金花虫的生活习性? 甘薯

甘薯金花虫的生活习性?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此虫主要发生在南方,因地区不同,发生的世代数不同,浙江一年发生4代;四川5代;广东5~6代,以成虫在田边杂草、枯枝落叶、石缝、土缝中越冬。翌年春越冬成虫迁到甘薯苗上为害,于5月中、下旬集中在甘薯上为害,并交配、产卵,直至10~11月可完成4~5个世代。全年以6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为害最重。 刚羽化的成虫不善动,经1~2天后方可活动取食。白天活动,但在中午烈日下,多隐蔽在植株基部,有假死性。成虫羽化1周后交配产卵,卵多产在叶脉附近,多为2粒并排。雌虫产卵期较长,在福建晋江可达6~103天不等,每头雌虫一生产卵500~700粒,多的可达2000余粒。幼虫脱的皮壳都粘在尾须端部排成串,并能举动。老熟幼虫多栖息在薯叶隐蔽处不吃不动,经1~2天即在叶背面化蛹。卵期4~9天;幼虫共5龄,11~35天;蛹期5~9天

幼虫在次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为化蛹盛期,6月上旬成虫始见,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发生盛期,6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产卵盛期,8月上旬田间成虫渐少,幼虫于8~10月份为害薯块十分严重。

  成虫羽化后,在土室内潜伏一段时期,然后出土为害。出土数量以雨后2~3天最多。整天中以清晨露水未干时活动较差,大多在薯块附近的土室内栖息,自露水干后10时及16~18时为害最烈。中午阳光强烈时则隐藏在薯根附近的土隙里。成虫羽化出土后很快交尾产卵,在北方,卵大多产于正在扬花灌浆的小麦麦穗下部的穗茎中,产卵时先咬好小形圆孔,卵产其中。卵成堆,产毕,从尾部分泌黑绿色胶状物,将产卵孔封闭。每雌产卵118.7粒,最多达600粒以上。

  成虫有假死习性,遇扰便落地或潜入土缝里不食不动。耐饥力很强。成虫飞翔力很差,寿命颇长。据福建福清资料,雌虫平均34天,雄虫53.5天,产卵前期平均10天左右,产卵期平均长达21天,卵期平均9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