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谷子 > 谷子田间管理技术? 谷子

谷子田间管理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前期管理:出苗—拔节  
1、保全苗:播前做好整地保墒,播后适时镇压增加土壤表层含水量,利于种子发芽和出苗。发现缺苗垄断可补种或移栽。  
2、间苗、定苗:在谷苗长到3片—4片叶时,通过间苗,去除病、弱和拥挤丛生苗。在谷苗长到6片—7片时,根据品种及留苗密度要求定苗,每亩一般2.7万株—3.5万株。对一般大田也可在4片—6片叶期间一次完成定苗。  
3、蹲苗:根据土壤墒情条件,通过调控水肥等措施控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发育和下扎,增加吸收水肥、抗旱、抗倒能力,使幼苗茁壮。  
4、中耕除草:结合中耕,去除谷天中的杂草,也可选择化学除草。禾本科杂草:每亩用40%或50%扑灭津可湿性粉剂250克—325克,对水50公斤,在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阔叶杂草:每亩用72%2、4—D丁酯乳油30ml—50ml,兑水15公斤—20公斤,在4叶期喷施。喷药时应远离大豆、蔬菜、树木及双子叶植物50米以上。  
二、中期管理:拔节—抽穗  
1、浇水: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拔节后至抽穗期浇1次水,保证抽穗整齐,防止“卡脖旱”并在浇水后适时追肥。  
2、中耕培土:谷子长至8叶期,顺垄将谷行内的谷修莠子、杂草及多余分蘖除去,使苗脚利索,通风透光。通过中耕把垄背上的土壅向苗株基部,使谷田行中成垄,行间成沟,利于谷子生长。  
三、后期管理:抽穗—籽粒成熟  
1、根外喷磷。  
2、浇水防旱:有灌溉条件时,灌浆期浇水可防止早衰,但要轻浇,忌大水漫灌。在生育后期,还要防止田间积水,影响成熟。  

一是抓好拔节孕穗期管理。苗高30cm左右时, 结合中耕追第1 次肥, 施尿素 10公斤/ 亩; 孕穗期追第2次肥, 施尿素15公斤/亩, 追肥后及时浇水, 也可结合降雨追肥。 谷子拔节后深中耕, 深15厘米以上, 可疏松土壤, 接纳雨水, 铲除杂草, 切断部分老根, 促进新根深扎。拔节到抽穗前结合第2、第3次中耕培土, 增加谷子发育后期抗倒能力, 培土高度以10厘米为宜。注意防治钻心虫, 当谷田发现有枯心苗时, 及时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 如90%的敌百虫800倍液或80%的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雾即可。
二是谷子开花期要保花。谷子开花期正是3代粘虫发生期,在施药防虫中,要注意保护好花器,同时掌握好喷药时间和药量。谷子大多在后半夜开花,所以绝不能在早晨或上午喷药,否则伤害花器,影响结实。根据粘虫在夜间活动和暴食规律,要在傍晚施药,使药剂易被茎叶粘附。3龄前粘虫的防治,可选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每亩40~50毫升,或40%的毒死蜱50~60毫升对水50公斤均匀喷雾。
三是积极采取措施做好防倒伏、防秕谷等工作。
(1)防倒伏 谷子进入灌浆期,遇风易招致倒伏。所以,在抽穗开花期喷施磷肥对降低秕谷率,增加千粒重有明显效果,并且有强秆防倒作用,一般每亩每次喷施2%过磷酸钙浸出液40-50千克。若在后期发生倒伏,需要组织人力及时扶起,并要注意从倒伏方向相反一侧开始,捆起小把,顶部要露出2-3片功能叶,可减轻损失。
(2)防秕谷 在抽穗至灌浆期根外喷磷肥,是防止秕谷的重要措施。方法是用400-5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80-100千克,午后喷洒。对减少秕谷,增加饱粒数有明显效果。
(3)防旱防涝 灌浆期如水分不足,就会影响花粉发育,减少花粉量,不利于结实。如发生干旱,即“爽秋旱”,将降低粒重并增加秕粒。因此有“前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的农谚。遇旱时,采取轻浇或隔行浇水的办法,降低田间温度,提高湿度,利于开花授粉。没有浇水条件的地方可用喷雾器喷水或在喷药喷肥时增加药液用量。谷子又是耐旱不耐涝的作物,大雨来临之前,要组织人力,搞好防涝、排涝工作。降雨过多时,疏通垄沟,及时排水,以利根系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