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竹两用林的培育管理如下:
1.林地垦复。两用丰产林必须垦复,给地下系统的竹鞭、孕笋和长竹创造良好的条件。坡度小于25度的实行水平宽带状轮垦。垦复深度为30厘米以上,并挖除乔木伐桩、竹蔸和老竹鞭,清除较大的浮石。林地垦复6~8年重复一次,竹伐蔸则应在砍竹后及早挖去,或采用伐蔸内施肥,或劈破竹蔸等方法,促其提早腐烂,以利释放土壤空间,竹鞭孕笋,调节竹鞭系统数量和控制地下茎系统长度。
2.合理施肥。竹林施肥是保证竹林生长良好和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据测1亩产竹材1500公斤、竹笋300公斤的竹林,需纯氮6~7公斤,磷1.02~1.57公斤,钾7.7~7.8公斤,竹林对氮、磷、钾大致按5∶1∶7的比例吸收,因此施肥数量按此数予以施足。应以有机肥为主,速效化肥中氮肥可用尿素、氯化铵和碳酸氢铵,磷肥宜用过磷酸钙,钾肥可用氯化钾或硫酸钾。迟效性肥料如厩肥、堆肥、骨粉、垃圾、塘泥最好在冬季松土前后施用;速效性化肥、饼肥、人粪尿应少量多次,在春、夏、秋竹林3个重要生长阶段沟施、穴施或伐蔸内施。发笋肥于春季发笋前施用,以氮肥为主,宜占全年氮肥总量的30%~40%;换叶促鞭肥,夏季竹林换叶期施用,应施总量的30%~40%的氮肥和全部钾肥;孕笋肥,秋季施用总量的20%~30%的氮肥和全部磷肥。
3.护笋养竹。根据竹林密度要求,丰产林每年每亩留养60~70株,中产林相应要留养40~60株。应在竹笋出土高峰期选留足够数量健壮、长势好分布均匀、无病虫害的笋来养竹,并作标记加强爱护。过早留养新竹,会抑制竹笋的萌发和生长,后期笋成竹质量差,一般不宜留养。此外,应注意留养小年竹。将竹体逐步改为年年均衡发笋长竹的花年竹林,既可增加竹材与竹笋产量,又可年年有鲜笋与竹材供应市场。积极提倡留养小年笋,是竹林形成花年竹林最简便、最有效的措施。
4.防治病虫害。竹林害虫主要有以下几种:危害竹笋有竹笋夜蛾、笋象鼻虫。防治方法有:①挖去受害的竹笋并杀死幼虫。②药剂防治。在出笋初期可用50%的乐果(或80%的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喷雾。危害竹叶的主要有竹蝗和竹螟,竹蝗的防治方法:①挖掘卵块。竹蝗9月~10月在竹林中或附近的疏松土壤中产卵,深3厘米左右,朝南的山坡产卵最多,可在这些地方松土挖出蝗卵烧掉。②人工捕杀蝗蝻。③药剂防治。跳蝻刚孵化没有上竹之前,用50%乐果1000倍液喷雾。跳蝻上竹后,用80%敌百虫或杀螟松等1000倍液喷雾均可。④药尿诱杀。竹蝗有喜食带尿味和咸味东西的习性,将稻草撒上80%的敌百虫50克,加至50公斤尿中浸透,挑上竹山,竹园内放数堆,竹蝗跳蝻及成虫趋味而来吃食即中毒死亡。竹蝗的防治方法:①加强竹林抚育,清除竹林中灌木,冬季松土,以消灭越冬幼虫。②6月下旬发现幼虫包叶时可喷90%的敌百虫5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此外,竹螟成虫有趋光性,晚上在竹林中点灯诱杀成虫。竹林的主要病害有枯梢病、丛枝病。目前防治的有效方法是消除病源,及时钩去病梢、病枝,如新竹发病较重,整个竹冠枯黄,可整株砍去。
1.劈山抚育。将竹林内的杂草、灌木劈倒,使其腐烂增加地力。每年1-2次,以7月和8月两次劈山效果最佳。
2.削山垦复。削山即浅翻土壤(10-15厘米),以7-8月进行为佳。垦复即深翻土壤(20-30厘米),以出笋大年的7-9月或冬季进行为宜。35度以上陡坡地则一般不宜削山垦复。注意避免伤及鞭和芽。
3.合理施肥。一般施氮肥、磷肥和钾肥。每公顷施肥量:有机肥30-100吨或速效肥300-400公斤。施肥目的:2-3月催笋,5-6月催鞭,9-10月催芽,11-12月孕笋。
4.留笋养竹和采笋。部分挖掘“伏鞭”和冬笋。保持每公顷立竹量2100-3500株左右,其中1-4度竹(两年为1度)的比例为3:3:3:1。
5.及时钩梢和整枝。通常在9-10月钩梢,在新竹枝条已抽出而尚未展叶时整枝。
上一篇: 甜菜营养生长分哪几个阶段?
下一篇: 怎样防治甘薯黑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