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在表皮上产出纺锤形或椭圆形隆起的橙黄色小疱斑,病斑周围具黄色晕环,后阔展为较大疱斑,其表皮破裂后,散出橙黄色夏孢子。叶两面均可染病。后期叶上出现黑色小疱斑,为病菌冬孢子堆。病情严重时,病斑布满整个叶片,失去食用价值。
防治方法::轮作,减少菌源累积。合理密植,做到通风透光良好。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湿度过高。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多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收获时,尽可能低割,注意清洁畦面,喷洒45%微粒硫磺胶悬剂400倍液。发病初期及时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或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或25%敌力脱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10天左右1次,防治1~2次。
一、危害症状:韭菜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花梗。发病初期,在表皮产生纺锤形至椭圆形橙黄色隆起的小斑点,这是夏孢子堆。病斑周围有黄色晕环,逐渐发展成为疮痂状,最后表皮纵裂,散出橙黄色粉末,这是夏孢子。病斑在叶片的正、反面均可发生,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好像铁器生锈,稍有触动可见橙黄色孢子呈雾状散开,落到叶子表面,在适宜条件下,夏孢子将直接侵入表皮,造成再侵染。
二、发病规律: 气候温暖、露多、湿度大,有利于病孢子萌发侵入,发病就重。病原菌以菌丝、夏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夏,春、秋两季发病严重。冬季温暖有利于冬孢子越冬;夏季低温多雨,有利于原菌越夏,种植密度大、偏施氮肥、钾肥不足,发病也较重。
三、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 实行轮作,减少病原菌;适当稀植,保持田间具有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2、多施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3、清洁田园:收割后注意清除病叶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5%微粒硫磺胶悬剂350~400倍液,也可选用烯唑醇或三唑醇等药剂。7天1遍,连喷2~3次。
上一篇: 沙枣的叶有哪些功效作用?
下一篇: 茄子为何会出现“石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