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测试结果以及肥料的利用率,调整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合理用量和比例,使作物得到全面合理的养分供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2、全面改进施肥方法。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在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合理分期施肥,以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的养分供应,以达到经济施肥的目的;另外,要大力提倡深施肥,通过深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肥料的损失。
3、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机肥中除含有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以外还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和有机胶体。它砂但具有改土保肥等重要作用,而且还可弥补单施化肥所造成的养分单一、易被土壤固定和易淋失的缺点,达到减少化肥损失,有利提高化肥利用率。
4、其它有效措施
① 看土看苗施肥。如:砂性土壤,因漏水潜心肥严重,应采用“少吃多餐,苗弱多施、苗旺土肥少施”的施肥方法。
② 铵态氮化肥切勿与碱性肥料混施。草木灰、石灰、窑灰钾等碱性肥料不可与硫酸铵、氯化铵、液氨等铵态氮化肥混合施用,否则,混合后会引起氨的挥发损失。
③ 尿素不宜在大雨前施用,否则,尿素很容易随水流失而降低肥效。
我国目前化肥利用率较低。氮肥当季利用率只有30%~40%,氮肥施入土壤后有3个去向,一是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一般为30~40%);二是残留在土壤中(25~35%);三是离开土壤、作物而损失(20~60%)。磷肥当季利用率为10~25%,钾肥利用率为50~60%。所以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1、因地、因作物施肥
根据土壤供肥能力、PH值和作物需肥特点,合理确定肥料的施用量和施用品种。如豆科作物、油菜、棉花、瓜类及果树等属于喜磷作物,施用磷肥有较好的肥效。在酸性土壤中要施碱性肥料,防止土壤酸化。
2、氮、磷、钾、有机肥配合使用
试验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可提高化肥利用率5%~10%,而且还能避免盲目施肥,减少肥料浪费。从绝对值来看,作物吸收氮量、土壤中残留量以及损失的肥料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从相对值来看,氮肥利用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损失率则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且氮磷钾与有机肥配合使用还可减少土壤对磷素的吸附和固定,提高磷肥利用率。
3、深施和集中施、分层施
氮肥深施可以减少氨的挥发,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重要途径;磷肥集中施用一方面可以减少肥料与土壤的接触面,降低化学固定,另一方面还能加大与作物根系之间的浓度差,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另外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差,分层施用可以满足不同生育时期对磷的需求。
4、适期使用
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是作物吸收养分的两个关键时期,应把握好这两个时期,确保肥料的最大效率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一般磷素的营养临界期在生育前期,氮素在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期。
5、科学管水
水分的供应与作物营养的吸收有密切的关系,水分使用不当不仅造成养分的损失,而且影响作物的生长。适量灌溉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但过多或过少将使利用率下降。
6、叶面喷肥
对作物进行叶面喷肥,不仅可以及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还可以减少土壤对养分的固定,提高肥料利用率。如用2~3%过磷酸钙(加水搅匀静置24小时后,取澄清液)为水溶液进行叶面喷肥的效果就较好。
上一篇: 油茶籽榨油是土榨好还是化学榨油好?
下一篇: 优良向日葵品种具备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