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黄瓜 > 提高黄瓜种子产量的关键技术要点有哪些? 黄瓜

提高黄瓜种子产量的关键技术要点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土壤选择 黄瓜为浅根性作物,根系吸收能力差,喜湿、怕涝、不耐旱,其对土壤要求虽不严格,但由于黏性土壤合水量大,浇水后地温下降快,回升慢,不利于缓苗,缺水后土壤板结,不利于根系生长发育,黄瓜前期生长缓慢,第一条瓜授粉结籽能力差;而沙质土壤土质疏松,漏水漏肥,虽然植株前期生长发育较快,但后期根系容易老化,上部种瓜发育不良,种子千粒重显著降低。对于此两类土壤,应多施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透性及保持肥效的持久延续。因此,黄瓜栽培以土壤颗粒适中,保水、保肥能力强,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较好的黄壤土和沙质壤土栽培为最好。

  2、合理配置养分,科学施肥 近年来生产中,集中大量使用氮肥,前期土壤养分浓度过高而造成伤根,根毛发生缓慢不利缓苗,缓苗后,营养生长过旺,不利于第一条瓜的授粉结籽,同时氮素容易从土壤中淋失和挥发,还易被土壤中黏土矿物和有机物质固定,造成很大的浪费,此外,氮肥的长期使用,造成土壤板结,影响黄瓜的正常生长。磷肥施用过多,不利于黄瓜的缓苗和第一条瓜的授粉受精,另外,磷肥的利用率较低,易在土壤中固化造成浪费。试验证明,钾肥能有效提高黄瓜的单株结瓜数和种子的千粒重从而提高种子的产量,每667平方米施氯化钾30公斤可增产15%以上。据研究,每生产100公斤黄瓜种子,需要氮14.3公斤、磷17.78公斤、钾47公斤。因此我们提出分期合理地进行氮、磷、钾的配合施用,避免植株伤害、肥力浪费及土壤板结,有效提高黄瓜的种子产量。据研究,分批科学使用黄瓜采种专用肥的种子产量比单一施肥的提高10%——30%。根据采种的实践:底肥约占总施肥量的一半;第1条瓜坐住后,集中均施或顺水施1次,约占总施肥量的20%;有1/3——1/2的植株第2条瓜坐住时,集中施肥,为总施肥量的20%——25% ;一半植株坐住第3条瓜时再施5%——10%的肥料。

  3、掌握授粉温度,适时授粉

  4、合理调整植株生长 绑蔓对于采种黄瓜来讲比生产黄瓜更为重要,按照其生理要求最低要求绑4道蔓,第1道领蔓,即将秧子领到架杆上;第2道保瓜,即在第1雌花上2-3叶处绑1道,因为这时土地肥力足,加之浇水后,吸收快,很易造成疯长而化瓜;第3道合理承重,此时已坐住2条瓜,底部重瓜,秧容易下坐;第4道节流,即在顶部将瓜秧狠绑1道,保证第4条瓜坐住,并保留瓜前2——3叶,确保上部种瓜成熟。

  5、及时防治病虫害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减产。

  6、根据天气变化,加强田间管理 气温和湿度是黄瓜生长的首要外部环境条件,亦是病虫害发生的必要条件。在种瓜成熟期较高的温度能加快种瓜的成熟或老化,如果湿度太小,地面过干,则种瓜自身结合水转化成自由水,部分蒸发,部分被种子吸收,加之瓜皮透气性加大而造成种子在种子腔内发芽。因此,加强后期水肥管理,种瓜及时采收,能有效防止种子在瓜内发芽和裂嘴;授粉期间,黄瓜的适宜湿度为白天65%——75%,夜间为85%——90%,白天空气湿度大于85%时授粉结籽率降低;“热阵雨”一般发生在7月份,正值种子成熟季节,也是外界气温最高的时候,在中午或下午高温时间急骤降雨,对黄瓜的危害很大,容易造成大面积黄瓜死秧,造成种子减产。对于“热阵雨”这种灾害,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一般采用“涝浇园”的方法即在“热阵雨”过后,随即用温度较低的井水浇灌,以降低地温,具有一定的效果。此外,适时采收、充分发酵、合理晾晒等技术措施,对黄瓜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