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鸽I型副粘病毒病
该病病原为鸽I型副粘病毒,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鸡新城疫很相似,故俗称鸽新城疫,是危害养鸽业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分布广泛。各日龄鸽子均有易感性,以乳鸽敏感性最高,以腹泻和神经症状为主,剖检以颈部皮下、消化道和脑部充血出血为特征。
防治:接种鸽I型副粘病毒灭活苗或大剂量鸡新城疫IV系苗有较好免疫效果。发病后,可适当采用高免血清或蛋黄抗体注射,待疫情稳定后7~10天,再接种上述疫苗。
二、鸽痘
该病由鸽痘病毒引起,季节性明显,与蚊子等吸血昆虫活动有关。不同日龄鸽子均有易感性,日龄越小病情越重。临诊可见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以皮肤型多见,在喙、鼻瘤、眼睑及脚等无毛或少毛处出现结痂。
防治:用同源鸽痘疫苗早期接种,可获良好免疫保护。
三、鸽沙门氏杆菌感染
该病的病原主要是鼠伤寒沙门氏杆菌,主要侵害童鸽和成鸽,常见类似鸽新城疫样的神经症状、腹泻和关节肿胀,剖检可见肝脏有散在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坏死灶。
防治:因抗药菌株普遍存在,选择治疗药物要做药敏试验,以保证疗效。
四、鸽巴氏杆菌病
该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多呈地方流行性。多见于青年鸽和成鸽,急性死亡,慢性间歇性绿色下痢和关节肿胀。剖检的特征性病变是肝表面布满针尖大小、圆形灰白色坏死灶,以及全身性广泛出血和出血性病变。
防治:多种抗菌药物对本病有效但易复发。弱毒菌苗有效保护期3~4个月。
五、鸽大肠杆菌病
该病由多种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本病发生与环境因素和管理水平,以及其他疾病的存在有密切关系。各日龄鸽均易感,乳鸽多呈败血型,童鸽和成鸽多为肠炎型。心包、肝包膜及气囊等的纤维素性浆膜炎不明显。
防治:改善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减少各种应激是防治本病的有效措施。
六、鸽念珠菌病
该病由白色念珠菌引起。该菌广泛存在于鸽正常消化道内,当鸽抵抗力下降、维生素缺乏、长期滥用抗生素、卫生条件差时,即可导致本病的暴发和流行。剖检病变以口腔、食道、嗉囊黏膜上出现白色干酪样假膜为特征。
防治:克霉唑、制霉菌素、硫酸铜等药物均有效。康宝威0.1%~0.3%拌入保健砂中,有良好防治作用。
七、鸽毛滴虫病
该病是一种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鸽寄生原虫病。成鸽常带虫不发病,幼鸽因吞食成鸽哺喂的“鸽乳”而感染,表现咽型、内脏型、脐型,其中咽型最常见,眼观在口腔、咽、食道和嗉囊的黏膜表面被覆一层极易剥离的黄白色干酪样物。
防治:鸽滴净、甲硝唑对本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八、鸽蛔虫病
该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蠕虫病,尤多见于群养和经常接触地面的鸽群。轻度感染时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病鸽消瘦,羽毛生长不良,消化吸收障碍,便秘下痢交替,常有异嗜癖,有时可见抽搐及歪头斜颈,最后衰竭死亡。
防治:搞好鸽舍内外环境卫生、经常清除粪便并做无害化处理、进行定期驱虫是预防本病的有效办法。常用的驱虫药有驱蛔灵、盐酸左旋咪唑、丙硫咪唑、酚噻嗪等
鸽的体质较其他观赏鸟强,但如管理不当也易引起病症,其大部份疾病与观赏鸟相同,常见病有以下几种: 鸽痘:鸽病的病原是痘症病毒,病鸽头部皮肤上长出小结节,初呈灰色,后呈灰黄色,逐渐长大后,表面出现凸凹不平的干痂,内含黄脂状糊块。有时红节数很多,产生木块厚痂,致使眼缝完全闭合。防治时一般对症疗法,隔离,消毒。结痂处用2-4%硼酸液洗涤, 再涂上紫药水,也可注射鸽痘苗预防。 霉菌病:此病由霉菌感染引起。病鸽食欲减退,精神萎靡,呼吸困难,头下垂。如感染于消化道,则吞咽困难,废食下痢,消瘦,此病防治的关键是搞好鸽舍清洁,经常消毒。药物治疗可用霉菌素,每天2次, 每次 2000单位,连服2至3天。 鹅口疮:此病由真菌感染引起。病鸽食欲废绝,精神萎靡,羽毛蓬松,口腔内有黄白色斑块粘附,并伴有下痢。应立即将病鸽隔离治疗,并对鸽舍进行清洁消毒。病鸽可用大蒜一瓣研碎分 2次灌服,并在饮水中加入1 :2000硫酸铜,连喂一周。 鸽鸟疫:此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及伤口传染,病原是枝原体,中年鸽易感。病鸽发育不良,衰弱,食欲不振,下痢,粪便为淡灰色或黄绿色;出现浆液性或脓性鼻炎,呼吸时发出水泡音,有时颈和两肢发生瘫痪。病鸽应立即隔离,药物治疗可使用四环素类抗菌素,特别是土霉素较为有效。
上一篇: 猪疫苗过敏怎样预防?
下一篇: 贡柑老叶出现落叶现象,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