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播种量的基本依据
合理的播种量是培育适龄叶蘖同伸壮秧的关键。在秧田期,限制分蘖发生、生长的有光、温、肥、水、气等因素,但在适期播种和良好的肥水条件下,限制秧苗分蘖 的主要因素是群体内的光照强度,它由秧苗群体叶面积所决定。归根结底是秧苗个体能否拥有足够的有效光合作用面积制造光合产物米满足根、茎、叶、蘖等器官分 化的需要和维管束的正常增生。大量试验表明:当秧苗基部光照不低于3000勒克斯时,才能保证秧苗正常生长,此时,叶面积指数在3.0~3.5。当叶面积 指数达到3.5~4.0时,已严重影响分蘖;当叶面积指数超过4叶时,分蘖即开始停滞。所以,生产上可以把4作为秧田分蘖滞增临界叶面积指数,此时的叶龄 期为秧苗茎蘖滞增叶龄期,也可作为培育壮秧的密度指标。因此,考虑到与播种量的关系,得出确定播种量的基本原则是:随播种量的增加,叶面积起点高,扩展迅 速,茎蘖滞增叶龄期提早,移栽叶龄变小;随着播种量的降低,茎蘖滞增叶龄期推迟,秧龄弹性变大,秧苗个体叶面积和营养面积增大,根、茎、叶、蘖生长容易协 调,有利于培育壮秧。
2.适宜播种量的确定
同叶龄旱育秧的适宜播种量可以比湿润秧大,尤其是同秧龄的可更大些。因为,从第四叶以后,旱育秧秧苗的单株叶面积已经明显小于湿润秧苗;还有,旱育秧苗叶 片的叶脉等机械组织发育得好,能有效地改善叶姿,叶片上举,利于透光通风,旱育秧分蘖滞增临界叶面积指数,并不是常规育秧的4,而增大到4.4,所以,旱 育秧单位面积苗床上可容纳的适宜基本苗数高于湿润秧,故可增加播种量。
确定具体播种考虑的因素较多,包括品种特性、移栽叶龄、秧大田比、产量水平和生产条件等。以粳稻为例,一般 3.5叶小苗,每平方米适宜播种量为芽谷220克左右,6叶左右中苗为150克,8叶左右大苗为100克,但实际生产中,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尤其是育 苗期间降水无法有效控制,没有把握地控制水分,所以,采取大幅度降低播种量、缩小秧大田比例,多用苗床。就大面积生产而言,除北方寒地旱育小苗和南方部分 地区双季早稻旱育小苗每平方米播种量可达到200克(芽谷)以上外,其他地方和不同叶龄苗类播种量均有较大幅度降低,如小苗每平方米播芽谷一股在160 克,中苗则在 120克,大苗在80克;若芽谷含水量30%,折合每平方米播干谷量,小苗在120千克,中苗在90千克,大苗在60千克。若采用杂交籼稻,生产上适宜播 种量为同叶龄粳稻播种量的 50%。
上一篇: 樱桃萝卜秋季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下一篇: 樱桃番茄如何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