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学特性:
甜菜夜蛾在北京、山东一年发生约5代,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发生5~6代,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可周年连续发生,无越冬现象。在山西、陕西、山东、江苏等地以蛹在土室内越冬,全年主要发生期在6~9月份,其中以8~9月份危害最重。
成虫白天隐藏在杂草、土块、土缝、枯枝落叶等处,受惊时可作短距离飞行。在夜间20~23时活动最盛,进行取食、交尾和产卵。成虫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
卵多产于叶片背面,卵块成单层或双层,卵块上盖着白色鳞片。成虫产卵前期1~2天,产卵历期3~4天,每头雌虫产卵100~200粒,最多可达1700粒,在山东2~3代卵历期3~4天,4代6~7天,孵化率平均为79.3%。
幼虫共5龄,个别6龄。初孵幼虫在叶背群集结网,啃食叶肉,只留表皮,受害叶片呈透明的小孔。随着虫龄增大,幼虫分散危害,蚕食叶片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呈网状,高龄后,幼虫可食尽叶片仅留叶脉。5~6龄幼虫食量可占全幼虫期食量88%~92%。酷暑季节幼虫可栖息于作物顶部,造成嫩头枯萎,还可潜入表土危害根部。此外,幼虫还能蛀食豆荚、青椒、番茄果实及棉花的蕾铃。幼虫有假死性,受震扰即落地,在虫口密度过大而又缺乏食料时,幼虫可互相残杀。在气温高、虫量大时,或缺乏食料时幼虫可成群迁移。
幼虫老熟后,钻入4~9厘米的土内吐丝筑室化蛹。如表土坚硬时,可在表土化蛹。蛹期7~11天。
二、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甜菜夜蛾是间歇大发生的害虫,年度间发生的轻重程度差异很大,一年内不同时间的虫口密度差异也很大,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甜菜夜蛾对高温有一定的抵抗力。卵在46℃下30秒钟,孵化率影响不大。在43℃下4小时,对幼虫发育和成虫寿命无明显影响。该虫也有较强的抵寒力,蛹在一12℃的低温下,可忍受数日,但不能长期抵御低温;卵在一20℃下死亡率仅40%。而成虫和幼虫的抗寒力则较弱,幼虫在2℃下经数日即可死亡。因此,冬季长期低温对其越冬不利,同时,晚秋降温时田间的虫态是否具有抗寒性,是决定越冬死亡率和次年发生基数的重要因素。北方冬季气温较低,越冬死亡率高,春季发生较少。除温度外,甜菜夜蛾喜欢干旱少雨的气候,多雨对其化蛹羽化不利。因而夏末炎热干旱,秋天常大发生。
防治方法:
1、灯光诱杀成虫:
甜菜夜蛾具有较强的趋光性,灯光诱杀是一有效的措施,可利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每公顷设灯3盏。
2、晚秋或初冬翻土灭蛹:
甜菜夜蛾在不少地区是以蛹越冬,可以通过翻土,消灭部分越冬蛹。
3、人工采卵和捕捉幼虫:
甜菜夜蛾的卵块在叶背,且卵块上有黄白色鳞毛,易于识别,3龄以前的幼虫多集中在心叶上,比较集中。有条件的地方,特别各承包户种植面积不大,可以采取这项措施。
4、清洁田园,铲锄杂草:
春季3~4月份,结合中耕松土,清除杂草,消灭杂草上的初龄幼虫。
5、化学防治:
在甜菜夜蛾大发生时,药剂防治是一有力措施。防治适期是幼虫3龄以前。可使用40%农地乐乳油1500倍液、75%拉维因(硫双威)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20%丁硫克百威(好年冬)乳油2000倍液.
上一篇: 牛前胃弛缓病的临床症状?
下一篇: 牡丹有哪些病害?怎样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