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怎样区别诊断羊口蹄疫、羊痘、羊蓝舌病和羊传染性脓疱?

怎样区别诊断羊口蹄疫、羊痘、羊蓝舌病和羊传染性脓疱?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羊感染口蹄疫病毒后一般经过1天~7天的潜伏期出现症状。病羊体温升高,初期体温可达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拒食,脉搏和呼吸加快。口腔、蹄、乳房等部位出现水疱、溃疡和糜烂。严重病例可在咽喉、气管、前胃等黏膜上发生圆形烂斑和溃疡,上盖黑棕色痂块。绵羊蹄部症状明显,口黏膜变化较轻。山羊症状多见于口腔,呈弥漫性口黏膜炎,水疱见于硬腭和舌面,蹄部病变较轻。病羊水疱破溃后,体温即明显下降,症状逐渐好转。

羊传染性脓疱、羊痘和蓝舌病在口腔中都有病变,容易引起误诊,应注意三者的区别。羊痘和蓝舌病常有明显的发热过程和全身症状,而羊传染性脓疱一般难察觉;羊痘和蓝舌病常为口腔溃疡,羊痘的痘疹为纽扣状、有明显的边界。而羊传染性脓疱常在口角和嘴唇边缘形成疣状厚痂;羊痘在头颈、背部、肢体外侧皮肤常形成石痘,如用手触按皮肤可感觉在皮下有硬结节。在肺部还常形成肺痘。而蓝舌病和羊传染性脓疱没有这两种症状;蓝舌病和羊痘常有恶性病质出现,死亡率较高,而羊传染性脓疱常为良性经过。

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和某些部位的粘膜形成痘疹,痘疹的形成过程为局部起红斑、丘疹、水疱、脓疱和结痂。

羊蓝舌病的特征为发热、白细胞减少,在口腔、鼻腔和胃肠道粘膜形成溃疡性炎症变化,该病羔羊死亡率高。临床症状主要有病初发热达40.5~42℃,精神差,厌食,流鼻涕,开始为浆液性,后为粘液性带白色的气泡,有的鼻涕长达拖地,鼻涕干后在鼻孔周围结成干痂,阻碍气道并引起呼吸困难,有的口腔发炎后还可闻到口内有恶臭气,有的蹄部发炎而出现跛行,有的腹泻甚至便中带血,有的被毛脱落,毛易枯折,有的蹄冠皮肤发红(充血或出血),解剖可见口腔糜烂,舌变蓝,皮下有水肿、出血和胶样浸润,肌肉出血,肌肉纤维坏死,心肌、心外膜有出血点。死亡率为20%~30%,并发肺炎和胃肠炎的可高达90%,秋季常达高峰。

羊传染性脓疱是由副痘病毒引起的,主要发生于3~6月龄羔羊的接触传染性病毒病。其病变特征是在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该病发生范围很广,几乎所有养羊的地区都曾有发生。临床上该病可分为唇型、蹄型和外阴型三种。发病后应及时对病变部位处理,防止继发感染,治疗效果较好,死亡率一般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