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农业面源污染指如何进行有效控制 其他

农业面源污染指如何进行有效控制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水体、土壤和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具有位置、途径、数量不确定,随机性大,发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和处置不当的农业畜禽粪便、恶臭气体以及不科学的水产养殖等引起的对土壤、水体及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污染。

应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控制:

(1) 种植业生产中,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在高污染风险区优先种植需肥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作物。

(2) 推行田间合理灌排,发展节水农业。在近水域地带,采用植被隔离带削减污染物进入水域量。

(3) 养殖业生产中应科学划定畜禽饲养区域,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4) 水产养殖生产中,要根据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方式,控制水库、湖泊网箱养殖规模。禁止在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栏养殖;禁止向库区及其支流水体投放化肥和动物性饲料。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重点推广“两减一控一提高”农业技术,即减少农药和化肥用量、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农业投入品包装物集中回收。推广旱作节水、农田覆盖、集雨节灌、保护性耕作、化学调节节水、生物节水、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水技术。
养殖业生产中应科学划定畜禽饲养区域,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应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控制:

(1) 种植业生产中,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在高污染风险区优先种植需肥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作物。

(2) 推行田间合理灌排,发展节水农业。在近水域地带,采用植被隔离带削减污染物进入水域量。

(3) 养殖业生产中应科学划定畜禽饲养区域,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4) 水产养殖生产中,要根据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方式,控制水库、湖泊网箱养殖规模。禁止在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栏养殖;禁止向库区及其支流水体投放化肥和动物性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