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营养因素
日粮中钙、磷、维生素D3含量,锰、锌、镁含量以及日粮中的酸碱度,均会对蛋壳质量产生影响。
日粮中钙含量偏低,产蛋鸡的薄壳和软壳蛋比例明显增高,但钙含量过高,不仅影响适口性,也影响蛋壳质量和产蛋率及孵化率。
日粮中最佳的钙水平为3.3%~3.8%,最大量不能超过4%。产蛋鸡一般日摄取钙量3克至4克才能满足需要。
磷与蛋壳弹性有关,钙的代谢与磷密切相关,产蛋鸡饲养标准中规定钙水平为3.3%-3.6%,总磷为0.6%。磷过高或过低均影响饲料中钙磷比例,导致钙的吸收障碍,使鸡蛋壳变薄变软。
锰对蛋壳的酸性粘多糖有影响,而蛋壳的酸性粘多糖含量很大程度上与蛋壳的抗裂程度有关,低锰使裂缝蛋比例上升,蛋的破损率提高。一般认为产蛋鸡摄取50ppm的锌才能保证蛋壳正常,蛋壳在钙化过程中必需两种酶,其中之一为碳酸酐酶,锌是此酶的主要成分之一,蛋鸡缺锌,碳酸酐酶活性降低,影响蛋壳形成。
400ppm的日粮镁才足以保证蛋壳强度,高镁导致蛋壳的破损率提高,适宜镁水平为0.04%或稍高。预防措施:添加1,25-二羟基维生素D3多糖体1.5ppm,可增加蛋壳厚度,减少破蛋,还可以提高育成率、产蛋率和受精率。防止15日龄前感染IB。产蛋前给予较高的磷,5周后降到饲养标准,防止因鸡疲劳综合症产生薄壳蛋。使用有机微量元素(含硒、锰、锌)替代部分无机微量元素。做好防疫卫生工作,不喂霉变饲料。
2、环境和饲养管理因素
高温高湿使蛋壳强度变小。预防措施:降低相对湿度,防暑降温的同时,喂碳酸氢纳和颗粒钙,适当提高日粮蛋白质量,确保充足饮水,已遭受热应激时,在每千克饲料中补充100mg-200mg维生素C缓解热应激。
光照过强或不足均会影响蛋壳质量。避免在产蛋期免疫。免疫前后给予抗生素和多维。
许多管理因素直接影响蛋壳质量。如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集蛋次数、运输过程中的震动等。鸡笼结构、鸡笼排列方式、集蛋系统和盛蛋容器都对破蛋率有影响。笼底坡度过陡,蛋滚动太快,容易碰破,坡度过缓会延缓蛋的滚动,往往被鸡踩破,适宜坡度为7-8度。鸡笼笼底铁丝直径为2mm时破蛋率最小,铁丝越粗破蛋率越高。通风不良,粪便因分解而使氨气浓度增高,鸡加快呼吸,失去较多碳酸根,使碳酸钙不足而产薄、软壳蛋。
3、产蛋龄期
40周龄后的产蛋鸡群对钙吸收能力降低,蛋形变大,蛋壳变薄。
预防措施:随着产蛋期的增加,逐渐降低蛋白质水平,提高钙水平。产蛋后期,适当提高饲料中钙磷及维生素A、维生素D3的含量。及时淘汰老龄母鸡。
4、遗传因素
褐壳蛋品系的薄、软壳蛋相对比白壳蛋品系的少,地方鸡种的蛋破损率比进口鸡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