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 小龙虾病害防治?

小龙虾病害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因为小龙虾(克氏螯虾)养殖刚刚起步,研究克氏螯虾病害的时间较短,目前对许多问题尚未完全懂得,特别是病毒性疾病,至今仍不能有效治疗。对待虾病应立足于“无病先防、有病早治、以防为主、防治联结”的十六字方针。下面介绍一些克氏螯虾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1。烂鳃病。病原为细菌。症状为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
  防治方法:(1)经常消除虾池中的残饵、污物,注入新水,维持水体中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避免水质被污染。(2)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2克溶水全池倾泻,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2。黑鳃病。此病主要是因为水质污染严重,克氏螯虾鳃丝受霉菌感染引起。症状是鳃由红色变为褐色或淡褐色,直至完全变黑,鳃萎缩,病虾经常伏在岸边不动,最后因呼吸艰巨而死。
  防治方法:(1)维持水体干净,溶氧充分,按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2)患病虾用3%—5%的食盐水浸洗2—3次,每次3—5分钟;或每立方米水体用亚甲基蓝10克溶水全池倾泻。
  3。烂尾病。烂尾病是因为克氏螯虾受伤、互相残食或被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引起的。感染初期病虾尾部有水泡,边缘溃烂、坏死或残缺不全,随着病情的恶化,溃烂由边缘向中间发展,严重感染时,病虾全部尾部溃烂掉落。
  防治方法:(1)运输和投放虾苗虾种时,不要堆压和损害虾体。(2)饲养期间饲料要投足、投匀,避免虾因饲料不足互相争食或残杀。(3)发生此病,每立方米水体用茶粕15—20克浸液全池倾泻;或每亩水面用生石灰5—6公斤溶水全池倾泻。
  4。聚缩虫病。病原为聚缩虫,症状为克氏螯虾难以顺利脱壳,病虾经常在脱壳进程中死亡,幼体、成虾均可发生,对幼虾损害较严重。
  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杀灭池中的病原体。(2)发生此病可经常大批换水,减少池水中聚缩虫数量。
  5。纤毛虫病。常见病原有累枝虫和钟形虫等。纤毛虫附着在成虾和虾苗的体表、附肢和鳃上,大批附着时会障碍虾的呼吸、活动、摄食和脱壳,影响生长。尤其在鳃上大批附着时,影响鳃丝的气体交换,会引起虾体缺氧而窒息死亡。
  防治方法:(1)维持合理的放养密度,留意虾池的环境卫生,经常换新水,维持水质清爽。(2)用3%—5%的食盐水浸洗病虾,3—5天为一个疗程;(3)用25—30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4—6小时,延续2—3次。